葫蘆雕刻分為兩種:葫蘆雕和刻葫蘆。葫蘆雕區別于其他葫蘆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單純的范制,也非單純的雕刻,而是將范制、雕刻、火繪、拼接組合融為一體,成為一門綜合的葫蘆器工藝。葫蘆雕以拼接組合為主, 最常見的是再輔以雕刻、火繪、也有人還輔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種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蘆, 剖開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組合為造型各異的葫蘆器物。 在拼接組合的基礎上,再施以雕刻, 葫蘆雕的藝術美就更強了。主要雕法有陽雕、陰雕、透雕、 陽雕平地、陽雕沙地、陰刻陽雕、雙勾勒等。
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側刀、內側刀、順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從竹雕、木刻等工藝中借鑒而來的,施刀要做到穩(心靜氣和)準(準確度高)輕(用力恰當)慢(行刀緩穩)巧(刀法嫻熟)。只有這樣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蘆工藝品。 刻葫蘆,顧名思義,是在葫蘆上刻字雕畫,使其成為供人欣賞的葫蘆藝術品。葫蘆雕是一種立體藝術,而刻葫蘆則不是,全是在葫蘆表面上作文章。
據說刻葫蘆最初在甘肅一帶民間流傳,人們在葫蘆上走刀劃針,隨意刻畫出簡單的花草蟲魚圖案,作為觀賞。后來經過藝人的不斷摸索、研究,使工藝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專門刻葫蘆藝術??毯J原一只有針法, 現在又創造出刀刻法,出現了各種鏤空葫蘆。有的還創作出仿水墨、 寫意的名家山水畫作品,并摹仿吳昌碩、任伯年、徐悲鴻、齊白石的畫韻,創造出風采獨具的彩畫葫蘆。
合肥葫蘆雕刻現任傳承人:
姚瑤,號匏然,1984年生人,畢業于安徽建筑大學藝術系,現乃葫蘆雕刻第六代傳人,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會員。自小愛好藝術,喜歡雕刻,又機緣巧合之下結緣第五代葫蘆雕刻大師,人稱“葫蘆大王”的馬友誼,便拜師學藝,從此開啟了葫蘆雕刻生涯。
葫蘆雕刻在我國歷史悠久,明清時期為葫蘆雕刻的全盛時期,當時廬州(今合肥)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人口眾多,手工業發達。由于葫蘆可以辟邪鎮宅,民間流行佩戴擺放葫蘆工藝品,因此在宿州路、淮河路一帶,葫蘆雕刻手工藝人聚集在此進行葫蘆雕刻。
合肥傳統葫蘆雕刻技藝,歷史悠久,選材獨特,內容廣泛,設計精美,既有實用價值,又能作為高雅的工藝品供人們欣賞。它那粗獷豪放的雕刻技法,釋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它記載了眾多的民間故事,反映了合肥濃郁的鄉土風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合肥葫蘆傳統雕刻技藝區別于其他地域葫蘆藝術的最主要一點,就是雕刻手法別具一格,就創作用的工具而言,以最初的只用刀刻,發展為現在的用針、刀、針刀并用、甚至使用烙鐵等等。合肥葫蘆傳統雕刻技藝工藝及其復雜,且難掌握,其工藝獨具一格,根據葫蘆,隨心創作,圖案主要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及人物等。雕刻葫蘆不單單是一種觀賞藝術品,更是一種廣為人知的傳統文化珍品。
來源: 數字化科普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