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過量飲酒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命名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

一、脂肪肝的高發病情況

據統計,脂肪肝人群患病率為6.3%-45.0%,其中10%-30%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我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不斷增高,目前我國成人總體肥胖、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別高達7.5%、12.3%和11.6%。而且數據顯示,肥胖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高達60%-90%,肥胖和超重已經是脂肪肝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高脂血癥、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分別高達60%~90%、27%~92%和28%~70%。

相比之下,目前全球范圍內其他肝病常見原因,比如乙肝、丙肝等導致慢性肝病的病毒性肝炎,隨著公眾對疾病的認識度提高、疫苗的普及、傳播途徑的控制等有效手段的出現,其整體發病率呈下降趨勢。而隨著病毒性肝炎藥物治療的有效率不斷提高,其整體危害性也在下降。

相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脂肪肝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而由脂肪肝帶來的終末期肝病,也將是21世紀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兇手之一。

NAFLD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慢性肝病和肝功能試驗異常的首要病因,并呈現全球化和低齡化趨勢。

二、“不痛不癢”的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益陽市中心醫院專家提醒:“不痛不癢”的脂肪肝其實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在說清楚這些影響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脂肪肝的另外幾個“兄弟姐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謝綜合征。

所謂代謝綜合征,是指以內臟型肥胖為中心,以胰島素抵抗所致的糖、脂代謝紊亂和全身炎癥為共同發病機制,涉及全身各系統的一組疾病,包括肥胖癥、糖調節受損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而脂肪肝的出現,往往有代謝綜合征的伴隨。

脂肪肝的長期危害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對肝臟本身的影響:**MAFLD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AFLD不是單純的導致轉氨酶升高那么簡單,雖然說它的進展可能沒有病毒性肝炎等肝病那么快,但最終結局都可能走向肝硬化、肝癌。

以往我們認為的很多“不明原因的肝硬化”,現在的觀點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MAFLD所致。

**2.對心腦血管的影響:**脂肪肝患者多見于肥胖人群,這樣的人群大多伴有血脂異常的現象。

這個時候大多會出現血液粘稠度變大,其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因為分子量很小,便穿過動脈血管的內膜在頸脈內壁沉著,使動脈失去彈性,管道也變的狹窄無比。也因此而增加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

**3.誘發或加重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與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

21%~4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達28%~70%。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而脂肪肝可以影響糖類代謝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因此,糖尿病和脂肪肝也可能互為因果。而一旦二者合并存在,其治療難度也會隨之增大。

**4.對病毒性肝炎的影響:**脂肪肝可以加速原有的病毒性肝炎的進展,可能導致后者更快的出現肝纖維化和肝硬化。而合并有脂肪肝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治療的難度也可能增大。

**5.對消化功能的影響:**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脂肪肝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從而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長期的消化不良會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影響身體健康。

三、哪些人更容易得脂肪肝?

**1.“三高”等代謝綜合征人群:**如上文所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或超重人群,更容易出現脂肪肝。

**2.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出現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可能性更高。

**3.生活習慣不健康的人群:**喜歡高脂、高糖飲食的人群、缺乏運動、熬夜、喜歡吃夜宵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脂肪肝。

總之,脂肪肝目前已經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今后的“肝病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值得我們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林三仁.消化內科高級教程[M].北京:中國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336-358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24, 32(5):418-434. 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40327-00163.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