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驕陽似火。此時不僅是自然界陽氣最鼎盛的時刻,更是中醫養生保健、調理身體的關鍵轉折點。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醫師朱偉給您支幾招,幫您抓住這個“陽極陰生”的時節,調理得當,為全年健康打下堅實基礎,更為冬季易發疾病(冬病)提前筑起防線(夏治)。
夏至時節身體面臨哪些挑戰?
**1、外熱內寒:**體表感覺炎熱,但脾胃等臟腑反而容易虛寒,貪涼易傷陽氣。
**2、暑濕困阻:**高溫多雨,濕氣重,易導致頭暈身重、食欲不振、疲勞乏力。
**3、心火易旺:**暑熱擾心,可能心煩氣躁、失眠多夢。
**4、陽氣耗散:**活動量大,出汗多,容易耗氣傷津。
夏至時節針灸推拿能發揮哪些獨特優勢?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針灸(針刺、艾灸)和推拿(按摩)作為夏至養生的“綠色引擎”,是中醫外治法的瑰寶。其優勢主要有:
1、溫養脾胃,扶助陽氣
身體怕冷、手腳涼、易疲勞、胃口差、腹脹腹瀉。可行溫針灸關元、氣海(肚臍附近)、足三里(小腿)、中脘(上腹部)等穴位,如同給身體內部注入溫暖的“小太陽”,驅散內寒,強健脾胃功能,為秋冬儲存能量。推拿摩腹、點按相關穴位效果更佳。
2、清暑祛濕,一身輕松
頭暈頭重、胸悶惡心、身體困倦、皮膚油膩長痘。可針刺曲池、合谷等穴清熱;點按或針刺陰陵泉、豐隆等穴利濕;專業醫師操作下的刺絡放血(如大椎穴)能快速解暑熱。推拿拍打膀胱經(背部兩側)是祛濕排毒的好方法。
3、養心寧神,安然入眠
心煩、失眠、心慌、口舌生瘡。針灸內關、神門等穴能有效,寧心安神。輕柔的頭部按摩、點按印堂太陽穴,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
夏至有哪些實用食療方推薦?
1、綠豆薏米蓮子湯
綠豆30g + 薏米20g + 蓮子10g,煮湯代茶飲。清暑利濕,養心健脾,預防痱子、濕疹。
2. 酸梅湯(傳統消暑飲)
烏梅30g + 山楂15g + 陳皮5g + 甘草3g + 冰糖,熬煮冷藏后飲用。生津止渴,開胃消食,緩解汗多乏力。
3. 冬瓜薏米老鴨湯
冬瓜(帶皮)500g + 薏米30g + 鴨肉200g,燉煮1小時。滋陰利濕,清熱不傷正,適合體虛濕熱者。
4. 姜棗茶(晨起空腹飲)
生姜3片+ 紅棗6枚(去核),煮沸10分鐘。溫中散寒,提升脾胃運化能力。
夏至飲食上有哪些禁忌?
**1、忌過度貪涼:**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易致脾胃虛寒,引發腹痛腹瀉。
**2、忌油膩厚味:**燒烤、油炸食品加重濕熱,影響消化。
**3、忌辛辣燥熱:**辣椒、花椒等辛香之物易助火生熱,加重心煩口渴。
**4、忌空腹飲茶:**綠茶性寒,空腹飲用易傷胃陽,可改喝淡竹葉茶或菊花茶。
生活小貼士
**1、補水技巧:**小口慢飲溫鹽水或檸檬水,補充電解質,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濕氣。
**2、作息調整:**順應“夜臥早起”,中午小憩30分鐘養心氣。
**3、運動建議:**清晨或傍晚適度運動(如太極拳、散步),避免烈日下暴汗耗陰。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醫師朱偉溫馨提醒:
**1. 專業為先:**務必選擇正規醫院,由執業醫師操作。切勿自行嘗試針灸或放血。
**2. 個體化方案:**中醫講究“一人一方”。醫生會根據您的體質、癥狀定制最合適的穴位、手法和治療計劃。
3. 堅持調理:“冬病夏治”通常需要在整個三伏期間多次治療,按療程效果更佳。
**4. 配合日常:**調理期間,注意飲食清淡少生冷,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貪涼直吹空調。
抓住夏至養生黃金期,讓針灸推拿成為您健康度夏、儲備能量的“秘密武器”,更為您的“冬病夏治”計劃打下完美基礎。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針灸推拿科 譚曇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針灸推拿科 譚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