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媒報道,美陸軍第三多域特遣部隊,將于今年年內接裝第二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

“堤豐”中程導彈系統是什么

“堤豐”中程導彈系統是一種對現有武器裝備進行組合運用的應急產物。它由兩部分組成,即發射裝置和導彈武器。它的發射裝置是美海軍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上岸”版本,即將艦用垂發改裝為由半拖掛掛車拖掛,發射裝置中的導彈由艦上豎著的狀態,改為平時“躺平”部署在半拖掛掛車、戰時再豎起發射的狀態。

通過“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美軍可以發射兩種類型的現役導彈,一種為“戰斧”巡航導彈,主要用于對陸攻擊,實現對陸地固定目標進行有效毀傷,射程可以達到1800千米;一種為“標準6”導彈,主要用于對海打擊,實現對水面慢速移動目標的打擊,最大射程為460千米。兩種類型導彈的組合使用,使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具備了一定的陸海兼備打擊能力。

單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一共包含7臺車輛,其中4臺為導彈發射車、3臺為支援保障車輛。每臺導彈發射車均裝備了4聯裝的MK41發射單元,每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單次可以發射4×4,共計16枚導彈。

MK41垂直發射系統為何要“躺平”

先來看看什么是MK41垂直發射系統。與傳統的傾斜發射系統相比,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首先,它是一種模塊化的結構,根據任務的需求和平臺載具大小的不同,可以實現發射裝置的靈活適應。大型作戰艦艇噸位大、空間足,可以安裝96個發射單元;小型艦船噸位小、空間緊湊,那就裝24個模塊。只要安裝了同類型模塊,就可以發射相對應的導彈,實現了導彈武器的通用化,有效降低了后勤的壓力。

其次,MK41垂直發射系統作戰速度反應快、時間短。它在實際作戰中不需要在導彈發射前進行射前瞄準,這讓MK41垂直發射系統實現每秒發射一發導彈的超高射速,有效減少了火力打擊時間。

最后,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實現全方向發射。對于傳統傾斜發射系統而言,由于艦船上層建筑的遮擋,不同的發射系統安裝位置只能對應某一特定發射角度,使得導彈射擊存在大量的發射盲區。而MK41垂直發射系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當導彈從系統發射后,可以根據需要全范圍轉向,有效規避發射盲區。

“躺平”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部署在半拖掛掛車上,可降低整體高度,便于裝入戰略運輸機進行空運部署,也有利于在公路等不同地形條件下運輸,提高系統的戰略機動性和快速部署能力。還可以使車輛重心更低,行駛穩定性更好,在通過一些路況較差的道路或越野機動時,能減少因重心過高而導致的側翻風險,提高發射車在各種復雜地形和道路條件下的通行能力。

平時,“躺平”狀態還便于快速連接牽引車實施轉移;在戰時迅速變換發射陣地,降低被敵方發現和摧毀的概率,實現“打了就跑”的戰術,增強系統的戰場生存能力。

“戰斧”巡航導彈如何發揮作用

“戰斧”巡航導彈采用先進的地形匹配制導、慣性制導與衛星制導相結合的復合制導方式。在飛行過程中,它能利用地形匹配技術,將預先存儲的地圖與實際飛行中探測到的地形對比,不斷修正飛行路線;同時,慣性制導系統和衛星制導系統也會持續為其提供精確的位置和方向信息,確保導彈能在超低空飛行,有效躲避敵方雷達探測,精確打擊千里外的目標。

在“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中,“戰斧”巡航導彈可打擊最遠1800千米外的目標,對敵方的重要軍事設施、指揮中心、通信樞紐、工業基地等關鍵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以癱瘓敵方的作戰體系和戰爭潛力。

“戰斧”巡航導彈體積小、重量輕,彈翼和尾翼可折疊,便于運輸和發射。在“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中,戰斧導彈部署于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由半拖掛掛車拖行,具備較強機動性。

當今的“戰斧”巡航導彈是一個大家族,具備陸基型、潛射型、空射型、艦載型4種基本型號,可配備不同的戰斗部,實現多樣化的打擊效果。還具備攻擊海上艦艇等移動目標的能力,進一步擴展了“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的作戰范圍和打擊能力。

“標準6”導彈能干點啥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標準6”導彈是一款典型的防空導彈,貌似和打擊水面艦船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美軍在實際戰備訓練中,除了將“標準6”導彈用于日常的防空反導作戰以外,已經開始嘗試使用該型導彈打擊艦船。

美軍為了讓“標準6”導彈能夠實現精準打擊艦船的能力,在“標準6”導彈飛行中段加入衛星等多種手段持續不斷更新其制導信息、修正航跡,引導“標準6”導彈到達預定的搜索區域。到達預定區域后,“標準6”導彈開始主動制導、雷達開機,導引頭開始對搜索區域進行遍歷搜索,一旦搜索到目標艦船,則迅速對其進行打擊,實現對艦船目標的精確命中。

(作者于翔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96412部隊)

來源: 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