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不安,因為文章標題中就赫然寫著——腫瘤微環境的牛磺酸會促進白血病的進展[1]。
論文截圖
如果你還沒有想起牛磺酸是什么,可以留意一下超市或便利店的飲料貨架,很多能量飲料的配方中都有牛磺酸的大名。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自然》(Nature)的這篇論文呢?那些含有牛磺酸的能量飲料以后是不能喝了嗎?先說結論:多數人不必擔心,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高危群體需要謹慎。
牛磺酸之于白血病——
《自然》的這篇研究
發現了什么?在這篇論文中,牛磺酸并非研究者們隨機選中的“幸運兒”,而是層層抽絲剝繭后最終鎖定的“嫌疑犯”。研究者的切入點從腫瘤微環境開始。腫瘤微環境,可以簡單理解為腫瘤發生和生長的周圍環境。這個概念包含了與腫瘤相關的非腫瘤細胞、細胞外基質、血管系統、可溶性產物等多種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和調控關系,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腫瘤的發生、轉移、耐藥等特性[2]。研究腫瘤微環境,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腫瘤的各種特性,還能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開發針對性的靶向治療方案,更加有效地治療腫瘤和預防復發。因此,腫瘤微環境在如今的腫瘤科研中頗受關注。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研究者們先是將人類來源的白血病干細胞放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身上培養,果然發現腫瘤微環境隨著白血病的進展而發生了動態變化,多個間質細胞群的基因表達發生了顯著改變。進一步對照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捐獻的造血干/祖細胞后,研究者篩選出了 22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顯著活躍的基因,其中只有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和SLC6A6與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預后不良顯著相關。而這個SLC6A6所編碼的,就是牛磺酸轉運蛋白 TAUT。于是,研究者的目光來到了牛磺酸身上。牛磺酸是人體自身就能合成的一種氨基酸,合成過程中需要用到一個關鍵的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組織中,關鍵酶的合成顯著增加,骨髓間質液中的牛磺酸水平也比對照組高出 1.7倍。而一旦抑制這個關鍵酶,來自于同一患者的腫瘤細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率就會降低2至3.2倍。在培養白血病組織的小鼠身上,抑制這一關鍵酶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但如果額外補充牛磺酸,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逆轉這個效果。針對牛磺酸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僅白血病微環境中自身產生的牛磺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白血病的進展,外源性牛磺酸補充劑也對白血病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與對照組相比,使用牛磺酸補充劑的小鼠死亡幾率高出約三倍。至此,研究者們已經可以確認牛磺酸會促進白血病的進展,而那個與牛磺酸密切相關的 SLC6A6 基因,則可能是侵襲性白血病生長的廣泛必需因子。
這項研究的意義
醫學科研的最終目的總是服務臨床,讓患者獲得更有效、更優質的治療。這項研究的研究者們也沒有止步于發現牛磺酸和白血病的關系,而是做了更多的工作,試圖將這個發現轉化為有臨床價值的信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一方面,這一發現對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療有重大價值。研究者們進行了藥物試驗,發現牛磺酸抑制劑與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用藥維奈克拉有協同作用,聯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效果。而利用基因方法靶向牛磺酸攝取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顯著療效,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研究中開發穩定有效的牛磺酸體內抑制劑將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研究者們對于白血病患者的牛磺酸攝入表達了擔憂。這項研究的數據表明額外補充牛磺酸可以加速小鼠模型中白血病的進展。牛磺酸是能量飲料中的常見成分,在一些醫療機構還會被推薦作為減輕化療副作用的補充劑。現在看來,白血病患者或許需要對攝入牛磺酸更加謹慎了。
能量飲料不能喝了嗎?
健康人不必害怕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腫瘤微環境中的牛磺酸會促進白血病的發展,并非牛磺酸會導致白血病的發生,這二者有本質區別。換句話說,是白血病的惡變細胞更擅長利用“牛磺酸”這一營養物質,但牛磺酸本身并沒有導致白血病的發生。
惡性腫瘤組織就好像人群中的壞人,它們往往和正常細胞搶奪能量和營養,還善于通過各種方法躲避免疫系統的監控。就好像壞人掠奪不屬于自己的財富和資源,并逃避法律的監管和制裁一樣。財富和資源能幫助好人生存,也能幫助壞人發展壯大,不能因為壞人能利用財富資源,就認為財富資源有害,更不能因此阻止所有正常人擁有財富和資源。
正常的做法是一邊找到讓人變壞的原因并加以預防,一邊通過各種辦法阻止壞人掠奪普通人的財富資源,而這正是醫學在做的:一邊尋找致癌因素、普及防癌知識,一邊想辦法阻止癌細胞掠奪能量和營養,同時盡量不影響正常細胞對能量營養的利用。說回牛磺酸,人體自身就能合成牛磺酸。
牛磺酸在人體的大多數組織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心臟、視網膜、大腦和肌肉等易興奮的組織中。新生兒和嬰幼兒不能像成人一樣自行合成足夠的牛磺酸,所以母乳中恰好就含有高濃度的牛磺酸來滿足新生兒和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如果沒有條件母乳喂養,合格的配方奶粉中一般也都會添加牛磺酸來完善營養成分[3]。也就是說,牛磺酸并非毒藥或者危險的添加劑,而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既往的研究中,牛磺酸也經常以正面形象出現。
2023年6月9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刊登的一篇標題為《牛磺酸缺乏:衰老的驅動因素》(Taurinedeficiencyasadriverofaging)的研究[4]指出:人體缺乏牛磺酸與衰老相關疾病有關,而運動會導致牛磺酸及其代謝物的濃度升高,這可能是運動抗衰老的部分原因。補充牛磺酸可延長線蟲的壽命,可延長小鼠和猴子的健康壽命。2024年4月25日在《細胞》(Cell)上刊登的一篇標題為《癌癥中SLC6A6介導的牛磺酸攝取反式激活免疫檢查點基因并誘導CD8+T細胞耗竭》(CancerSLC6A6-mediatedtaurine uptaketransactivatesimmunecheckpointgenesandinducesexhaustioninCD8+Tcells)的研究[5]則與本文中白血病的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研究者在針對胃癌的研究中發現,腫瘤 SLC6A6 介導的牛磺酸缺乏會促進胃癌的免疫逃避,而補充牛磺酸可以提高胃癌癌癥治療的療效。所以,雖然最新研究顯示牛磺酸會促進白血病的發展,大多數人其實不必為此擔心。
如果身體健康,在自身合成牛磺酸的基礎上又額外攝入了安全范圍內劑量的牛磺酸(有研究顯示每天攝入3~10g是安全[6]的,但歐洲食品安全局推薦每人每天攝入牛磺酸不超過100mg/kg體重[7])不至于對人產生危害,甚至可能有潛在的益處。而對于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高危群體,不僅是額外攝入牛磺酸需要更加謹慎,連身體本身合成的牛磺酸也要想辦法讓惡變細胞無法利用。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看到這里,你有沒有松一口氣,并準備打開一瓶能量飲料壓壓驚呢?先別松神,看一下能量飲料的營養成分表中,每100ml飲料的含糖量吧!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游離糖的攝入量在總能量的10%以下,最好在5%以下[8]。以每日攝入2000大卡計算,相當于每天攝入游離糖低于50g,最好低于25g。就算不再從其它食物中攝取游離糖,一瓶能量飲料中的糖分也很容易超過健康標準。警惕牛磺酸安全劑量的同時,游離糖或許是更需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SharmaS,RodemsBJ,BakerCD,etal.Taurinefromtumournichedrivesglycolysistopromoteleukaemogenesis.Nature.PublishedonlineMay14,2025.doi:10.1038/s41586-025-09018-7
[2]XiaoY,YuD.Tumormicroenvironmentasatherapeutictargetincancer.PharmacolTher.2021;221:107753.doi:10.1016/j.pharmthera.2020.107753
[3]JongCJ,SandalP,SchafferSW.TheRoleofTaurineinMitochondriaHealth:MoreThanJustanAntioxidant.Molecules.2021;26(16):4913.Published2021Aug13.doi:10.3390/molecules26164913
[4]SinghP,GollapalliK,MangiolaS,etal.Taurinedeficiencyasadriverofaging.Science.2023;380(6649):eabn9257.doi:10.1126/science.abn9257
[5]CaoT,ZhangW,WangQ,etal.CancerSLC6A6-mediatedtaurineuptaketransactivatesimmunecheckpointgenesandinducesexhaustioninCD8+Tcells.Cell.2024;187(9):2288-2304.e27.doi:10.1016/j.cell.2024.03.011
[6]ChenQ,LiZ,PinhoRA,etal.TheDoseResponseofTaurineonAerobicandStrengthExercises:ASystematicReview.FrontPhysiol.2021;12:700352.Published2021Aug18.doi:10.3389/fphys.2021.700352
[7]https://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2736[8]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49028
策劃制作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學科普作者
審核丨張慧敏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淋巴瘤專委會委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