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6月21日或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標志著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天地陽氣達到頂峰,但陰氣也開始萌生。此時,人體陽氣外浮,腠理開泄,易受寒濕侵襲。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神志病中醫藥診療中心主任楊萍提醒,此時,“冬病夏治”正當時,而中醫溫熱療法——火龍灸、火針、火龍罐、鱉甲灸,正是順應夏至陽盛特點的養生智慧。

一、夏至溫熱療法的科學依據

1. 陽氣最旺,驅寒最佳

夏至人體氣血旺盛,溫熱療法可借天時之陽,深入驅散體內寒濕,尤其適合冬季易發的關節痛、呼吸道疾病。

現代研究證實,艾灸可提升線粒體ATP酶活性,增強細胞能量代謝,與中醫“溫陽益氣”理論不謀而合。

2. 暑濕當令,需防“假熱真寒”

夏至后高溫多濕,人貪涼飲冷,反而易致脾胃虛寒。火龍灸、火龍罐通過溫通經絡,既能祛濕,又可固護脾胃陽氣。

二、四大溫熱療法,夏至養生之選

1.火龍灸,適用于陽虛怕冷、慢性腰痛者,具有溫通督脈,增強免疫力。

注意事項:避免燙傷,高血壓患者慎用。

2.火針,適用于關節痛、痤瘡等頑固病癥。具有瞬間高溫散寒,促進組織修復。

注意事項:術后24小時避水,防感染。

3.火龍罐,適用于辦公室久坐、肩頸僵硬者。結合艾熱與走罐,松解筋膜。

注意事項:皮膚過敏者禁用。

4.鱉甲灸:適用于癌因性疲乏、體弱易病者,具有補益肝腎,提升抗病力。

注意事項:皮膚潰爛部位禁用。

三、夏至溫熱養生小貼士

1. 飲食配合:灸后忌食生冷,宜喝生姜紅棗茶或綠豆湯(不冰鎮)。

2. 作息調整:夏至宜晚睡早起+午睡,順應陽氣盛長。

3. 防暑誤區:避免大汗后直吹空調,溫水洗澡更健康。

夏至養生諺語:“避風如避箭,避寒如避亂”。溫熱療法并非簡單“以熱制熱”,而是借天地陽盛之勢,平衡人體陰陽,讓冬季的病根在夏日消融。

(本文療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夏至前后15天為最佳調理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張亦輝 謝偉琪 杜泳龍 鄭書維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