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正常健康指標是衡量自身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其中最常見的指標是血壓。但是,我們日常測量血壓的方法是否真的科學可靠呢?請收好這份測“壓”指南。

血壓是什么?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循環的動脈血壓。血壓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租關,掌握正確的測壓方法,知曉自己的血壓,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及其相關并發癥的基礎。

高血壓是如何分類的?

根據舒張壓/收縮壓數值大小,《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3年版)》將高血壓分為以下三類:1級高血壓(輕度):140-159/90-99 mmHg;2級高血壓(中度):160-179/I00-109 mmHg;3級高血壓(重度):≥180/ll0mmHg。對于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糖尿病、慢性腎病、穩定性冠心病、腦卒中患者的血壓控制更宜個體化,一般可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縮壓則需降至150 mmHg以下。

常用血壓測量設備有哪些?

常用的血壓測量設備有水銀血壓計、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和腕式血壓計,但從操作難度及日常使用普遍性來講,更推薦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

如何正確使用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

環境選擇:

安靜且溫度適宜的 餐桌或書桌旁最佳。

測量時間:

推薦晨起空腹,未服藥前以及晚餐后或睡前。

患者準備:

平靜休息5-10分鐘,采取坐姿,身體自然坐直,輕靠椅背,不能向前傾或者向后仰,最好是有靠背的椅子,雙腳平放在地面,不能踮腳或者二郎腿。充分暴露測量的上臂,可以穿稍緊的貼身衣物。測量血壓時上臂放松,不能用力,不要講話。測量前30分鐘避免喝咖啡、飲濃茶、喝酒、吸煙,運動也是不可以的,可以去一趟衛生間,排空膀胱。

測量方法:

測量時將手放在桌子上,掌心向上,使血壓計、手肘、心臟近似在同一平面。將測量手臂伸入袖帶,血壓計袖帶下緣應在肘窩上方1-2橫指,血壓計氣管正對肘窩中間,保持合適松緊度,以能塞進1-2根手指為宜,手肘自然彎曲成鈍角。每次測量2次,間隔大于1分鐘,取平均值,如兩次血壓相差大,超過10mmHg,測量第三次血壓,取平均值。

觀看測量結果:

按照新血壓標準,人體健康血壓正常值為收縮壓≥90mmHg且<140mmHg,舒張壓≥60 mmHg且<90mmHg。當收縮壓達到120-139mmHg或舒張壓達到80-89mmHg時,稱血壓正常高值,此時應當向醫生咨詢;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若非同日3次診室血壓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若患者具有高血壓病史,且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血壓雖低于140/90mmHg,仍應診斷為高血壓。

血壓測量常見問題:

測量血壓時要以哪側手臂為準?

人體上肢血壓是不完全一致的,大部分人的右上肢血壓要高于左側,有時可能會有10mmHg的差別。所以我們在初次測量血壓時,要分別測量左右兩側手臂的血壓,并以血壓較高側手臂為準。

血壓測量結果忽高忽低怎么辦?

影響血壓測量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當測量血壓偏高,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測量時室溫較低、環境嘈雜、被測人情緒緊張、測量值為飯后血壓、被測人測量前有吸煙、飲酒或咖啡的行為、被測人為膀胱充盈狀態、測量中氣囊低于心臟水平、袖帶捆綁過松。若測量血壓偏低,可能是因為測量時室溫較高、測量中氣囊高于心臟水平、袖帶捆綁過緊。

每天測量幾次血壓最好?

初次診斷高血壓或者有服用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推薦每天不同時段測量血壓2次,連續1周,做好復診前記錄;對于血壓穩定的患者推薦1周內間隔選擇1-2天測量血壓,做到定期監測即可。

測量血壓時只測量一次可以嗎?

不可以。按照規范的測量流程,每次測量血壓時應連續測2次,間隔1-2分鐘,以2次的平均值為準;如果2次結果差異>10mmHg,則應該測量第3次,然后取3次的血壓平均值作為本次血壓測量的結果。因此,我們在測量前,要先安靜休息5分鐘,并采用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防止2次測量的結果差異過大,影響被測人的健康判斷。

總之,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忽視。保持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學會正確科學測量血壓,讓血壓回歸“安全線”,為生命“減負”。

來源: 健康教育科 劉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