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又到了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
飽滿紅潤的外殼
凝脂如玉的果肉
讓一些人難以拒絕
然而
每年因為吃多了荔枝而進醫院的事例
并不少見
荔枝為什么會吃出“病”?
吃荔枝開車可能會被“酒駕”?
到底怎么吃荔枝才安全
一起看看吧!
啥是荔枝病?
日前,廣東一名女子過量食用荔枝后,次日睡醒出現頭暈不適、持續性鼻出血等癥狀,急忙前往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荔枝病”。
“荔枝病”也叫“低血糖急性腦炎綜合征”,發病人群以4~11歲的兒童較為多見。
“荔枝病”一旦發生,會導致人體出現低血糖現象,甚至可能引發低血糖性腦病。癥狀輕的人會出現頭暈乏力、心悸氣促、面色蒼白、口渴、饑餓等癥狀。
重者會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瞳孔縮小、突發昏厥,甚至引發低血糖性腦病、肝損傷、腫大乃至休克,如果不及時救治,可在數小時之內危及生命。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結合歷史材料、文獻資料和近期的報道,需同時滿足“空腹 + 大量吃 + 未成熟荔枝” 三個條件,并且是在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和暴發性腦病發作的情況下,才可能吃荔枝致死。
荔枝為何能引起低血糖?
首先,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環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它們能顯著促進血糖降低。
其次,荔枝本身含有大量葡萄糖、蔗糖與果糖,人體若一次性攝入太多,就容易刺激胰島素過量分泌,從而引發低血糖反應。尤其是空腹時,體內血糖水平本來就低,若多食荔枝,就更是雪上加霜。
兒童因為體內激素調節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滅活胰島素能力不足,且果糖酶含量也不夠高,所以更容易得“荔枝病”。
大量進食荔枝可導致酒駕?
每年一到吃荔枝的季節,車友圈就會有人“吐槽”:吃了荔枝之后,用吹氣法測酒精含量,結果顯示“酒駕”甚至“醉駕”。
吃荔枝會導致“酒駕”“醉駕”?是傳聞還是確有此事?
酒駕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駕駛行為。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一般會使用吹氣法測酒精含量,以此來初步判斷駕駛員是否存在酒駕現象。
吃荔枝為什么會產生酒精呢?
首先,在運輸途中,荔枝中的果糖會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其次,荔枝是一種含糖量很高的水果,而糖類物質的大量攝入,會給口腔中的細菌提供養分,導致其生成酒精。綜上兩種原因,可能導致大量吃荔枝后被誤判為“酒駕”,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假性酒駕”。
吃了荔枝被誤吹出了“酒駕”怎么辦?
可以喝點水漱漱口,稍微在旁邊等一會兒,再去復檢就可以了。實在不行,驗血可以識別真相,酒精含量是鐵的標準,“假酒駕”終歸是假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建議開車前盡量不要大量吃荔枝,要保證駕車安全哦。
怎么吃荔枝才“安全”?
1. 避免空腹食用。
2. 避免過量食用。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吃200克~300克水果較為適宜。按一個荔枝20克計算,正常成年人一次最多吃10~15顆,幼兒、體弱食量小者每次不超過5顆。
3. 部分疾病患者慎食。患有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便秘的病人都要避免進食鮮荔枝,尤其是糖尿病人,最好避免食用。
4、少吃、不吃不熟的荔枝。不熟的荔枝中的次甘氨酸 A(降血糖素 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要遠高于成熟荔枝,也就是說,吃未成熟荔枝越多,血糖可能下降得越快。吃之前最好用堿水浸泡5-1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