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BA球星達米安·利拉德被確診為右小腿深靜脈血栓,將無限期缺陣;無獨有偶,備受矚目的新秀維克托·文班亞馬也因右肩深靜脈血栓提前告別本賽季。
傳統認知中,深靜脈血栓多發生于老年人及長期保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久臥或久站)的人群。
然而,這些身體機能處于巔峰狀態的職業運動員接連中招,尤其是血栓發生在臨床較為罕見的肩部位置,完全顛覆了大眾對該疾病的固有認知。
這一現象不僅令人意外,更提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深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和風險因素。
深靜脈血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對患者身體有何危害?
又該如何預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韜帶大家一起揭開深靜脈血栓的神秘面紗。
認識深靜脈血栓好發于下肢 偶見于上肢
提問:什么是深靜脈血栓?
回答:深靜脈血栓是臨床最常見的血栓種類之一,指血液在深靜脈中出現不正常凝結,阻塞靜脈腔等,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繼而引起的臨床癥狀。
由于雙腿的靜脈距離心臟最遠,其靜脈血要克服重力回到心臟,因此下肢的深靜脈最容易形成血栓。臨床表現為單腿腫脹、疼痛和淺靜脈曲張。
人們常說的經濟艙綜合征和麻將綜合征,就是由于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且進水少等原因,導致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提問:為什么會形成深靜脈血栓?
回答:靜脈血流淤滯:靜脈血流滯緩,會增加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與靜脈壁接觸的時間,繼而形成血栓。
靜脈血管壁損傷:靜脈血管壁有三層,其內皮具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作用,靜脈血管壁損傷后,便會引起血小板聚集繼而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血液在靜脈系統內凝固,若還伴有靜脈血流淤滯或靜脈血管壁損傷,會大大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
只要滿足其中任何一個或兩個要素,即使是運動員也會發生深靜脈血栓,甚至發病部位可能是上肢。
專家說:一方面,運動員在長期劇烈運動下,可能發生摔傷、扭傷或拉傷,一旦造成靜脈血管壁損傷,血管會立即啟動凝血瀑布反應,反應過激便會產生血栓。比如,一些愛好舉重、攀登、網球等運動的人群,會發生上肢深靜脈血栓,如腋—鎖骨下血栓等。
另一方面,運動員大量運動后,出汗過多且無法及時補水,會導致血液濃縮甚至是血液高凝狀態,從而加劇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高危人群警惕深靜脈血栓病情發展迅速
按照血栓形成時間長短,深靜脈血栓可分為急性期、亞性期以及慢性期三期。
急性期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栓形成時間不超過2周,通常處于最佳治療時期。血栓形成時間在一個月內的,為亞性期深靜脈血栓;超過一個月,則為慢性期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不僅不會自行消失,還會繼續生長。可能今天做檢查時血栓很小,過了幾天就長到十幾厘米。
確診深靜脈血栓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階段,臨床治療以抗凝治療為首選方案,主要包括口服抗凝藥物和皮下注射抗凝劑。該治療方案能有效抑制血栓進一步擴展,但需特別注意避免對患肢進行揉搓或按摩,以防止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
對于已形成的血栓,目前臨床常采用外科微創介入治療,恢復靜脈通暢。
若深靜脈血栓已發展至慢性期,患者可能會出現色素沉著,疼痛腫脹等明顯癥狀,并伴有濕疹和潰瘍。更有甚者,可能會發生血栓脫落并隨血液遷移回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導致呼吸心臟驟停等危害生命健康。
因此,久坐者、臥床者、孕婦以及有過深靜脈血栓病史的人群,患血栓風險高于普通人,更應高度警惕,避免癥狀進一步惡化。
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日常飲食上,可選擇清淡、新鮮食物,常吃山楂、燕麥、茄子、紅薯、洋蔥等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2.對高危人群來說,可通過靜脈足泵、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及梯度壓力彈力襪等物理方法,壓迫肌肉組織被動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液淤滯。
3.炎癥可能貫穿腸壁全層,引發腸梗阻、瘺管等嚴重并發癥,絕非“拉肚子”這么簡單。
4.數據顯示,我國克羅恩病患者中,約30%首發癥狀為肛周膿腫或瘺管,易被誤診為痔瘡。
運動愛好者們也不必因運動員確診深靜脈血栓,而不敢運動。
專家重要提示!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后做好放松拉伸,并在運動過程中保持適量補水,有助于維持血液相對稀釋的狀態,從而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
此外,若不慎發生運動損傷,務必及時就醫進行規范治療,避免血栓引起危害。
科普專家
張韜
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擅長動脈瘤的外科手術和微創治療;動靜脈血栓疾病的預防和微創治療;下肢動脈閉塞和糖尿病足的外科保肢和康復;頸動脈和鎖骨下動脈狹窄引起的腦梗塞預防和治療;靜脈曲張和血管瘤的微創和硬化劑治療。
編輯制作:鄭延坤
審校:孫富康、李冠妍
圖源:AI制圖
來源:科技日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來源: 國民健康管理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