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的一個晚上,溫州市平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來了一位危重患者,他雙下肢輕度紅腫,全身乏力,大汗淋漓,胸悶氣促,入院血壓64/43mmhg,典型的膿毒性休克,隨后收到急診重癥監護室,給予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后半夜開始,這位患者雙下肢逐漸出現大量水泡。

約4小時后,這位患者下肢腳后跟還出現大面積張力性水泡,最后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術中發現,這位患者大量肌肉組織已被創傷弧菌“吞噬殆盡”而液化。在切開皮膚時,“液體”因高壓而噴出。但為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醫師不得不給這位患者雙下肢多處切開減壓、反復沖洗,最大的手術切口達到17cm。他的病情進展非常兇險,經過近一周的對癥治療與護理,其病情逐漸穩定,雙下肢的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雙下肢后續植皮等需要巨額醫療費用。

創傷弧菌被稱為“食肉菌”“海洋中的隱匿殺手”,廣泛分布于海水及海洋生物的體表和腸道中。20℃~40℃是它們適宜的生存溫度,夏秋兩季是創傷弧菌的生長和繁殖旺盛季節。被它感染的主要方式有兩種:

1.食用未充分烹飪熟的受污染的海鮮,如溫州美食江蟹生、生蠔等。

2.破損的皮膚接觸受污染的海鮮或海水。人被帶有創傷弧菌的海鮮扎傷后,創傷弧菌可從傷口入侵血液,以大約10分鐘分裂一次的速度快速繁殖,約3個小時至4個小時后,傷口就會出現紅、腫,接著組織潰爛壞死,若送醫不及時,48小時內即可致命。

圖蟲創意-1231380266491969580.jpeg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創傷弧菌在特殊條件下,對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危險相對較大。但如果僅日常接觸和食用海鮮,只要方法得當,無需過于擔憂。

酷熱已至,趕海消暑和鮮美的海鮮令人期待,大家在游玩的同時,要警惕創傷弧菌的威脅。海鮮食物一定要煮熟吃,皮膚有破損的不要去趕海啦,清洗海鮮要戴手套!若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瘙癢等癥狀,及時就醫。

來源: 溫州市護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