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陽光剛剛好,荔枝也來到了最"親民"的時節。回想一個月前那些提前登陸的"趕早荔枝",動輒三四十塊一斤,不禁讓人望"荔"興嘆。而現在,荔枝大軍已經浩蕩而來,價格也幾乎“抹了個零”,已經和蘋果"打得有來有回了"。十來塊錢一兩斤的晶瑩剔透小果子,好剝皮不說,口感還甜軟多汁,轉身成了當下水果界的"平替之王"。
看著賣場上那堆成小山的荔枝,讓很多人都按捺不住"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沖動。但是!在我們準備大快朵頤之前,我們先來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關于荔枝和營養的事件!
一.發生在印度的真實故事:令人惋惜的公共衛生事件
在2014年的印度比哈爾邦穆扎法普爾地區,是正值荔枝收獲的季節。這個地區是當時印度最大的荔枝產區,果園里掛滿了誘人的紅色小果實。然而,在這個本應歡慶豐收的時節,卻發生了一場悲劇的公共衛生事件。
2014 年 5 月 26 日至 7 月 17 日,當地醫院突然涌入了大量患病的兒童,他們出現了相似的癥狀:突然發作的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在短短幾周內,就有超過100多名兒童因此喪生。這些孩子大多來自貧困的家庭,年齡在2-16歲之間,癥狀通常在凌晨或清晨發作。
一開始,醫生和科學家們都被這個神秘的疾病搞得一頭霧水。有人懷疑是傳染性腦炎,有人認為是農藥中毒,還有人覺得可能是某種未知的病毒。但是經過大量的檢測和調查,這些假設都被一一排除了。
直到研究人員注意到一個關鍵的時間巧合:這些悲劇都發生在荔枝收獲季節,而且患病的孩子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行為模式——他們會在空腹狀態下大量食用荔枝,特別是那些未完全成熟的荔枝。
二.科學揭秘:荔枝是如何在當時引起低血糖的?
這個發現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印度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聯手展開了深入調查,其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
調查發現,是荔枝中含有的兩種特殊化學物質:成熟的荔枝不僅味道更好(Hypoglycin 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這兩個聽起來就像生化實驗室里的"反派角色"的化學物質,它們的作用機制也確實很"反派"。
我們先來初步理解下這個過程:
如果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城市,那么血糖就是這座城市的電力供應系統。在正常情況下,當我們的"電力儲備"(肝糖原)用完時,身體會啟動"應急發電廠"——這個過程也叫做糖異生,就是把脂肪、蛋白質等轉化成葡萄糖來維持血糖水平。
但是,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這哥倆,就像是兩個破壞分子,它們會悄悄潛入我們的"發電廠",破壞關鍵的代謝酶系統,特別是脂肪酸β氧化過程。這相當于把我們機體里"應急發電廠"的關鍵設備給破壞了!
而當空腹的孩子們吃下大量荔枝后,這兩個破壞分子就開始發揮作用了。由于長時間的空腹狀態,孩子們體內的糖原儲備本就不多,而"應急發電廠"又被破壞了,這時候血糖水平就會急劇下降!更要命的是,大腦這個"耗電大戶"對血糖極為敏感,血糖過低會直接影響大腦的功能,導致抽搐、昏迷等嚴重后果。
研究進一步發現,在未成熟的荔枝中,這些毒性物質的含量會更高。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中招——他們往往會撿食掉落的未成熟荔枝,而且疊加營養不良,體內的糖原儲備會更少,抵抗力也就更弱。
三.血糖:身體的"燃料指示器"
說到這里,我們聊聊血糖這個話題。血糖就像是我們身體的"燃料指示器",它的正常范圍對于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
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應該在3.9-6.1毫摩爾/升(mmol/L)之間,餐后2小時血糖應該低于7.8毫摩爾/升。當血糖低于3.9毫摩爾/升時,就被稱為低血糖;而當空腹血糖超過7.0毫摩爾/升,或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時,就可能是糖尿病了。
我們知道,低血糖的癥狀包括:心慌、手抖、出冷汗、饑餓感、頭暈、乏力等。嚴重的低血糖會導致意識障礙、抽搐,甚至昏迷。而高血糖雖然短期內癥狀不明顯,但長期的高血糖則會損害血管、神經等組織,導致各種并發癥。
有趣的是,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挑食"的“芯片”,它幾乎只能使用葡萄糖作為能源來源。當血糖過低時,葡萄糖能源不足,大腦就會首先"斷電",這就是為什么低血糖會導致意識障礙的原因。
四.其實,荔枝的營養很豐富
荔枝本身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
每100克荔枝肉含有:
維生素C約70毫克(比柑橘類水果還高)
碳水化合物約16克
蛋白質約0.9克
膳食纖維約0.5克
鉀、鎂、銅等多種礦物質
荔枝中的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具有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另外,荔枝還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等,這些物質也有著很好的作用。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任何好的東西都有一個"度"。荔枝的甜美無需置疑,但空腹大量食用就要注意了。特別是未成熟的荔枝,不要吃。
五.如何安全地吃荔枝?
現在荔枝價格這么親民,我們也要好好享受這個時節的饋贈。只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科學地吃個荔枝:
1.時間選擇很重要:最好在飯后1-2小時食用荔枝,這時候血糖相對穩定,胃里也有其他食物作為"緩沖"。千萬千萬,不要空腹下大量食用,特別是早晨剛起床或者餓了一整天的時候!
2.數量的控制是關鍵:成年人每天食用荔枝最好不超過300克(大約15-20顆乒乓球大小的),兒童適當減量。記住,"日啖荔枝三百顆"是詩人的一種浪漫想象,真要這么吃,肚子也會受不了!
3.選擇成熟的荔枝:成熟的荔枝不僅味道更好,也更好一些。那些看起來青澀、硬邦邦的荔枝,還是讓它們在樹上多"熟"一下比較好。
4.建議搭配其他食物:可以和一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牛奶、酸奶等,這樣也有助于穩定血糖。
最后
其實,發生在印度穆扎法普爾的事件有其特殊的背景:營養不良的兒童、空腹的狀態、大量食用未成熟荔枝等多個因素的疊加,多種因素共同造成了低血糖的情況。對于現在,營養健康狀況良好的人來說,只要不空腹下大量的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是沒有問題的。但血糖異常的時候,則要注意少吃點。
當下,荔枝價格非常親民,也是品嘗這個季節美味的好時機。飯后來些香甜多汁荔枝,既能滿足味蕾,又能補充維生素C,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D 等。2014 年印度穆扎法爾普爾疫情中急性中毒性腦病與荔枝消費的關系:一項病例對照研究。《柳葉刀全球健康》。2017 年;5(4) :e458-e466
[2] Das M, Singh PK, Nalina A. 印度穆扎法爾普爾爆發荔枝相關急性低血糖性腦病。《柳葉刀全球健康》。2017;5(8) :e756
來源: 紫龍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