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
……
但你聽說過下頜也長結石么?
近日,福建的王先生(化名)
捂著腫脹的下巴痛苦地走進診室求助:
“醫(yī)生,我剛吃完飯,下巴又腫了!”
而罪魁禍首竟然是下頜長結石……
男子一吃飯下巴就腫
王先生這段時間得了一種“怪病”——只要一吃飯,下巴就腫,而且一碰就疼痛難耐,美食于他,儼然成了一種“酷刑”。
在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接診的鄒耿森主治醫(yī)師檢查發(fā)現(xiàn),王先生的下頜下腺導管里竟藏著一顆“石頭”——下頜下腺導管結石。
這種疾病**經(jīng)常被誤認為是“上火”或“牙疼”,**從而讓患者反復飽受折磨。
在完善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后,鄒耿森成功為王先生實施了“涎腺內窺鏡輔助下頜下腺導管結石微創(chuàng)取出術”,手術無額外切口,不僅最大限度保留了下頜下腺功能,而且顯著縮短了術后恢復周期。
什么是導管結石?
每個人口腔內都有一套精密的“水利系統(tǒng)”,下頜下腺就是“水源工廠”之一,它位于雙側頜下區(qū)(脖子上方),負責分泌唾液。而導管則是“輸水管道”,若鈣、磷等礦物質在導管內沉積結晶,便形成了“暗礁”,即導管結石。80%的下頜下腺堵塞都是由于導管結石引發(fā)的。
形成導管結石是因為先天原因,下頜下腺導管長達5cm,且呈“逆流而上”走向,唾液流動較慢,導管開口較大,本身易滯留沉積物形成結石。男性導管結石發(fā)病率是女性的2倍。
此外,脫水、高鈣飲食(如奶茶、堅果)、口腔衛(wèi)生差等,都容易形成結石。
怎么分辨是牙痛還是導管結石?
由于疼痛都是在下頜區(qū)域,很多患者會誤以為這是牙痛,有的甚至盲目拔牙,導致病情雪上加霜。
自測小實驗:
含一片檸檬,若患側唾液分泌減少、腫脹加劇,就要警惕結石可能!
“防石手冊”請收好:
★ **多喝水:**每日喝2000ml水,稀釋唾液濃度,尤其晨起喝一杯水效果更好。
★ **少碰“結石套餐”:**奶茶、堅果等鈣、磷含量高的食物少吃,巧克力、菠菜等也要限量。
★ **酸性食物助攻:**檸檬片、話梅等可刺激唾液流動,是天然的“管道清潔劑”。
★ **按摩:**同側大拇指置于頜下腫脹區(qū)域,以手指力量向上方用力揉壓腺體,持續(xù)2-3分鐘。
★ **沖洗:**使用沖牙器沖洗下頜下腺導管開口,防止細菌“搭窩筑巢”。
下頜下腺導管結石像口腔里的“不定時炸彈”,讓人食不知味。享受美食時,若下頜突然“充氣”,要記住及時就醫(yī)診治。
來源: 福建衛(wèi)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