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積極響應"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的號召,2025年6月9日,組織專家團隊赴趙縣開展梨采后保鮮和加工技術培訓。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團隊成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趙江麗副研究員帶領團隊一行5人,為當地果農和企業帶來了一場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實用技術培訓。

科技下鄉解難題 保鮮技術助增收

趙縣作為河北省重要的梨果產區,鴨梨和黃冠梨的種植面積廣、產量高,但在貯藏過程中常出現黑皮、黑心、黑肉及腐爛等問題,給果農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針對這一產業痛點,趙江麗副研究員首先從科學角度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這些不良狀況的發生原因和發展過程,讓參訓人員對梨果采后生理變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梨果貯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都是由于采后處理不當或貯藏條件控制不科學造成的?!壁w江麗介紹道。隨后,她詳細講解了保鮮處理技術和冷藏入庫的技術要點,包括適宜的溫度控制、濕度調節、氣體成分管理等關鍵技術參數,并現場演示了操作流程。這些實用技術將有效延長梨果保鮮期,減少貯藏損耗,為果農和冷藏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傳統工藝煥新生 加工技術促轉型

針對當前鴨梨、黃冠梨亟待出庫的情況,培訓還重點介紹了梨干、梨果脯和梨罐頭的常規加工技術。趙江麗指出:“干制和罐藏是梨的傳統加工儲存方式,能較完整保留梨的營養物質和功能特性。這些加工工藝簡單,設備投入低,非常適合一家一戶或小手工作坊開展生產。”

培訓中,專家詳細講解了各類產品的制作工藝:梨干和梨果脯既可用作休閑小食品,也可用作涼茶加工和中藥材原料;梨罐頭還能作為開胃、醒酒的涼菜或甜品。這些加工技術不僅能提高梨果利用率,還能增加產品附加值,為果農開辟新的增收渠道。

科技服務到基層 產業振興添動力

此次培訓吸引了來自當地的水果種植大戶、冷藏企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的技術人員、科技志愿者等80余人參加,實際發放培訓資料100余份。參訓人員紛紛表示,培訓內容緊貼生產實際,解決了他們在梨果保鮮和加工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對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專家帶來的技術既科學又實用,我們回去就能用上?!币晃环N植大戶興奮地說,“特別是加工技術,投入不大但效益明顯,對我們小農戶特別合適。”

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負責人馬春紅研究員表示,此次培訓是科技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未來,研究所將繼續發揮科技優勢,深入基層開展更多實用技術培訓和指導,為河北省梨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通過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趙縣梨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保鮮技術的推廣將減少產后損失,加工技術的普及將延伸產業鏈條,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必將為當地果農增收和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作者:趙江麗 李一鳴 馬春紅

工作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

來源: 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