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戴女士(化名)對著鏡子仔細端詳,右側乳房外觀幾乎如初,只在腋窩褶皺里藏著一條淺淺的“線”。半年前,她在長沙縣婦幼保健院接受了乳腺癌手術。
“現在穿衣服、照鏡子,常常會忘了自己動過那么大的手術?!贝髋康男θ?,正是長沙縣婦幼保健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一項創新技術帶來的溫暖回響——經腋窩單孔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聯合假體乳房重建手術,讓乳腺癌治療不僅能“保命”,也能“保美”,實現患者身心得到雙重治愈。
【痛點變亮點:腋窩褶皺巧藏手術“秘密”】
“傳統乳腺癌手術留下的疤痕,像一道‘蜈蚣’,很多患者夏天不敢穿無袖,甚至不敢看鏡子?!痹撛喝橄偌谞钕偻饪浦魅吻孳娚钪颊叩耐础H绾渭雀[瘤,又留住美麗?團隊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天然隱蔽所”——腋窩褶皺。
長沙縣婦幼保健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創新的“經腋窩單孔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聯合假體乳房重建手術”,只需一個約直徑4.5厘米的小切口(相當于一節大拇指的長度),藏在腋窩的自然褶皺里。通過這個“秘密通道”,腔鏡器械靈活進入,精準完成前哨淋巴結活檢、腋窩淋巴結清掃、乳腺切除和假體植入等一系列復雜操作。
(▲手術后縫合的腋窩切口外觀)
(▲術后切口恢復圖)
“這項技術就是**‘借’患者自己的皮膚做天然的防護罩**,”屈湘軍主任形象地比喻,“腔鏡就像精準的‘微雕刀’,在皮膚下剝離、重建,最大程度保留乳房原有形態,讓重建后的‘新乳房’更自然,連乳頭乳暈也更容易保住。手術后,疤痕能完美地‘隱身’在了抬胳膊才能看到的腋下。”
(▲屈湘軍團隊乳腺腫瘤腔鏡手術中)
【看得見的改變:疤痕“消失”了,笑容回來了】
戴女士的經歷并非個例。該院數據顯示,接受這種“隱形切口”手術的患者:
1.心理“輕裝上陣”: 術后心理適應度評分比傳統手術患者高出近三分之一(32.5%),告別疤痕焦慮。
2.康復“加速跑”: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穩穩控制在3%以內,平均住院天數縮短了接近三分之一(29.6%),恢復更快。
3.生活“無拘束”: 術后穿衣自由,游泳、健身不再有顧慮。
“從最初的多孔腔鏡,到現在的單孔腋窩入路;從需要溶脂輔助到現在的非溶脂技術,我們每一次改進,目標就一個:讓患者少受苦、早康復、更自信!”屈湘軍主任道出了技術迭代的核心動力。
【精準施治: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安全是前提】
**“再好的技術,也要用在刀刃上,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屈湘軍主任強調,這項“隱形”技術目前主要適合:
1.腫瘤處于早期(I期、II期),且位置不在乳頭乳暈中央區,沒有侵犯皮膚。
2.乳房本身沒有嚴重下垂或畸形。
3.患者有強烈的保留乳房美觀的意愿, 并且符合假體植入的醫學條件。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每位患者術前都要經過“多學科會診(MDT)”,結合三維乳腺超聲、乳腺MRI等“高清掃描”,以及年齡、職業、心理狀態等個體因素,量身定制治療方案。
【小縣城大創新:從“零突破”到“先鋒”】
長沙縣婦幼乳腺甲狀腺外科雖身處縣域,卻是湖南省內腔鏡乳腺手術的“先鋒”:
2019年: 在湖南縣市級醫院中率先“吃螃蟹”,開展乳腺腔鏡手術。
2021年: 啃下“硬骨頭”,完成首例非溶脂法單孔腔鏡乳腺惡性腫瘤根治術。
2022年: 技術“全面開花”,從良性腫瘤微創切到惡性腫瘤根治+即刻重建,實現腔鏡手術“全覆蓋”。
作為長沙縣衛健局重點學科建設科室及中國乳腺腔鏡與微創手術聯盟核心成員單位,這里正成為縣域醫療技術創新的一個亮眼注腳。
**“醫療技術的進步,最終要體現為患者獲益的增加?!?*屈湘軍主任說,“這把藏在腋窩褶皺里的“手術刀”,不僅要切除病魔,更要縫合患者心靈的創傷,讓她們在康復路上,重新擁抱健康和美麗帶來的雙重喜悅。未來,科室將持續深化乳腺腔鏡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乳腺癌治療向“更精準、更微創、更人性化”的方向邁進?!?/p>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縣婦幼保健院 侯悅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長沙縣婦幼保健院 侯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