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因為吃了半個隔夜冰西瓜,腹痛腹瀉不止,甚至雙腿發軟,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原來,他前一天買的西瓜沒吃完,直接放進冰箱,第二天拿出來吃了一半又放回去,下午再吃時雖然削掉了表層,但還是中招了——醫生診斷他為急性腸炎。
老李的情況并非個例,夏季因食用冰鎮西瓜不當導致腸胃問題的患者不在少數。為什么看似新鮮的西瓜會引發腹瀉?如何安全吃瓜?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科普。
為什么冰西瓜容易引發腸胃問題?
1.低溫刺激胃腸道
冰鎮西瓜溫度低,短時間內大量食用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蠕動加快,引發腹痛、腹瀉。尤其是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如老人、兒童、腸胃敏感者),更容易受到影響。
2.細菌滋生速度快
西瓜含糖量高、水分充足,是細菌繁殖的“溫床”。切開的西瓜如果未密封存放,很容易被冰箱內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污染。即使表面看起來沒問題,細菌可能已經大量繁殖。
3.反復冷藏加速變質
西瓜從冰箱取出后,表面會凝結水珠,再次放回冰箱時,溫度波動會加速細菌滋生。老李的西瓜反復進出冰箱,導致細菌數量激增,即使削掉表層,內部也可能已被污染。
安全吃瓜的黃金法則
食用西瓜最理想的是現切現吃,根據食用量決定切開的多少,盡量避免剩余。實驗顯示,切開的西瓜在室溫下放置2 h后,細菌數量就開始顯著增加。因此,建議切開的西瓜在2 h內食用完畢。從冰箱取出的隔夜西瓜,即使外觀正常也應切去表面1~2 cm厚的部分,因為這是細菌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西瓜從冰箱取出后不應再次冷藏,這種反復的溫度變化會極大增加食品安全風險。對于兒童、孕婦、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建議完全避免食用隔夜西瓜,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無法有效抵抗即使少量的致病菌。
如何正確處理和儲存西瓜?
西瓜的正確處理和儲存方法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關鍵環節。從購買到食用的每個步驟都需要注意衛生:購買時應選擇外形完整、無破損的西瓜;切瓜前必須用肥皂水徹底洗手至少20 s;使用專用水果刀和案板,并用沸水沖洗消毒。這些措施能有效減少交叉污染的風險。
儲存時,切開的西瓜應立即用干凈保鮮膜緊密包裹,確保沒有空隙,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與空氣中細菌的接觸。建議將大西瓜切塊分裝,避免反復取出同一部分導致溫度波動。冷藏存放時間不應超過12 h,最長不超過24 h。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冰箱不是保險箱,存放時應將西瓜與其他生肉、海鮮等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西瓜只是夏季飲食安全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每年6~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發期,約占全年病例的40%。要特別注意涼拌菜、冰品、海鮮等高風險食品的衛生安全。記住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安全溫度保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夏季高溫,食品安全不容忽視!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既享受美味,又避免健康風險。趕緊轉發給家人朋友,一起健康度夏吧!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