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體的“鋼筋支架”,默默支撐著我們的日常活動。然而,骨骼疾病往往悄無聲息地發展,等出現明顯癥狀時,可能已錯過最佳干預時機。
骨骼不健康的10個預警信號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骨傷一科(脊柱微創科)王哲享主任提醒:**以下10個信號可能是骨骼發出的“求救信號”,一旦發現,請及時重視!
1. 持續性腰背疼痛,夜間加重
可能是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或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征兆。
注意:疼痛伴隨彎腰困難時,需盡快就醫!
2. 身高“縮水”超過3厘米
提示脊柱椎體可能因骨質疏松而變形壓縮。
3. 輕微動作就骨折
摔倒時用手撐地導致手腕骨折,甚至打噴嚏后肋骨骨折,暗示骨骼脆性增加,骨質疏松已較嚴重。
4. 駝背越來越明顯
脊柱逐漸前傾形成“駝背”,尤其是老年女性,需警惕骨質疏松導致的椎體塌陷。
5. 關節僵硬,活動“卡頓”
晨起時膝關節、手指關節僵硬,活動后稍緩解,可能是骨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表現。
6. 關節活動時“咔咔響”
下蹲、爬樓梯時膝蓋發出彈響或摩擦感,提示軟骨磨損或半月板損傷。
7. 呼吸不暢,胸悶氣短
嚴重骨質疏松導致胸椎骨折,可能壓迫胸腔,影響心肺功能(常見于老年人)。
8. 家族有骨折或身高縮短史
若父母曾因輕微外傷骨折,自身骨質疏松風險比普通人高2-3倍!
9. 長期吸煙、酗酒、久坐
這些習慣會加速骨質流失。
10. 體重過輕或短期暴瘦
哪些人更易被骨骼問題盯上?
1.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銳減導致骨量流失加速,絕經后5年內骨密度可能下降20%。
2. 長期用激素者:如哮喘、紅斑狼瘡患者需服用糖皮質激素。
3. “三高”人群:糖尿病、甲亢等。
4. 70歲以上老人。
如何科學護骨?
1. 補鈣:吃對才有效!
每日鈣需求:成人800mg,50歲以上及孕婦1000~1200mg。
最佳鈣源:
300ml牛奶 ≈ 300mg鈣
100g豆腐 ≈ 164mg鈣
200g油菜 ≈ 360mg鈣
骨頭湯:1碗僅含2~5mg鈣,脂肪含量卻超標!
2. 補充維生素D:鈣的“搬運工”
每日需400-800IU,80%靠曬太陽(裸露四肢曬10~15分鐘/天)。
深海魚(三文魚、沙丁魚)、蛋黃也是優質來源。
3. 堅持運動:給骨骼“加壓”才能更強壯
負重運動:快走、慢跑、跳舞(每周5次,每次30分鐘)。
抗阻訓練:深蹲、俯臥撐、彈力帶訓練(每周2~3次)。
4. 避開“偷鈣”陷阱
每天喝超3杯咖啡(咖啡因促進鈣排泄)。
高鹽飲食(每多吃1g鹽,尿鈣流失20mg)。
長期素食且不補鈣(植物中的草酸阻礙鈣吸收)。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骨傷一科(脊柱微創科)王哲享主任提醒:護骨要趁早,行動在當下!骨骼健康如同“儲蓄”,年輕時多“存骨本”,年老后才能避免“入不敷出”。從今天起,曬足太陽、吃夠鈣質、適度運動,別讓骨骼問題成為晚年生活的“隱形炸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骨傷一科(脊柱微創科) 歐勇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