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分別在1-12月期間共舉辦和參加各類科普活動40次科普活動。其中舉辦的活動分別是5次植物園主題科普實踐活動,2次公眾科普活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和“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22次公益科普課程進校園活動,2次主題展覽,1次主題科普活動、1次科學研究活動和2次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活動總受益總人數7.3萬人。
(一)“探尋荒漠植物生存智慧,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科普實踐活動5次
在國際植物日期間,吐魯番沙漠園分別組織小學生、大學生200多人來園參加主題科普實踐活動。
1.吐魯番市高昌區第八小學師生走進吐魯番沙漠植物園(5月18日)
2024年公眾科學日及科技活動周期間,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在植物園內舉辦“探尋荒漠植物智慧,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科普活動,來自吐魯番市高昌區第八小學的五十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以“荒漠植物探寶”的形式展開,采用自然觀察的方法,整個過程都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進行。在康曉珊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同學們用五感進行觀察。自然觀察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用眼睛去看,往往忽略了使用鼻子,耳朵,嘴巴和手進行觀察,利用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和視覺進行觀察,用自己最真實,最直觀的感受來近距離觀察荒漠植物,了解它每一個特征背后存在著哪些生存智慧。同學們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記錄,把跟隨探寶單探秘的過程當做一次冒險之旅。整個觀察過程參與度高,氣氛活躍,總能聽到同學們的新發現和提出的新問題。
觀察結束后,同學們輪流進行表達,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觀察和感悟分享給大家,他們觀察到沙拐棗果實顏色的多樣,軟硬和成熟程度有關,麻黃表面有一層霜,檸條對刺很硬,還看到了鳥窩,羽毛,螞蟻洞,蟻獅漩渦狀的窩,糞便,蟲癭等動物留下的痕跡。同學們天生擁有觀察的本領,擁有親近自然的本能,需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場所親近自然,鍛煉觀察能力,植物園就是最好的場所。
榮獲科普書籍
通過走進家門口的植物園,更加了解家鄉植物,更加熱愛家鄉,了解荒漠植物發揮的巨大作用。整個過程以認識和了解荒漠植物為開始,以播撒科學的種子和科學家精神為最終目標,達到了很好的活動效果。
2.新疆大學地遙學院大學生走進吐魯番沙漠植物園
新疆大學地遙學院四個班級共計148人,分別兩次走進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參加植物園主題科普活動。實地感受吐魯番獨特的氣候、植被、土壤特點,大學生們結合專業知識,深刻感受吐魯番的氣候的獨特性和植被的代表性,將專業知識和實踐的聯系在一起,不僅深化了專業知識,也通過親身感受植物園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精神,鼓舞了青年一代學子致力學習,致敬科學。
3.內地中小學生走進吐魯番沙漠植物園
7月10日和7月24日,來自北京、廣州的50多名中小學生及家長來園參加主題實踐活動,了解荒漠植物和荒漠植物智慧。
二、科普進校園活動(11次,受益人次:4765)
1.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康曉珊高工走進烏魯木齊市第133中學開展荒漠植物科普講座
2024年2月27日,康曉珊前往烏魯木齊市第133中學開展荒漠植物主題科普講座,為孩子們上好開學第一堂課,向同學們講解家鄉植物的生存智慧,全校近1000名師生聆聽了講座。并被聘為133中學科學教育輔導員。
講座現場
認真回答問題的同學
2.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康曉珊高工走進五家渠一小開展荒漠植物科普講座
4月29日,受兵團農六師市教育局邀請,康曉珊博士以“荒漠里的植物”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師市400余名師生“線下+線上”同步參與。
講座現場
講座中,康曉珊博士由淺入深、由簡入難、層層遞進,從新疆荒漠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入手,詳細介紹了新疆荒漠植物的種類、特點及其在艱苦環境中生存的獨特秘籍。通過圖片、標本等形式,展示了新疆荒漠植物的美麗形態和神奇生命力。
通過此次活動,多方位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校園科學文化氛圍。同學們紛紛表示,康曉珊博士的講座讓我們更好地體驗到了科學的魅力、拓寬了科學的視野、提高實踐探究的能力,我們將秉持科學的態度,矢志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不斷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長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棟梁之才!
3.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康曉珊高工走進科學院幼兒園開展科普活動(5月14日)
夏天是螞蟻忙碌的季節,也是觀察螞蟻的好時機,如何更好更有趣的觀察螞蟻,康曉珊博士給孩子們科普了螞蟻的形態和習性,用充滿童趣的語言講述螞蟻的秘密生活,讓孩子們在了解螞蟻的的同時,激發孩子們探索自然,關注自然的好奇心。
活動還設置了互動環節,通過幫助小螞蟻度過難關的小游戲,讓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幫助小螞蟻搬西瓜,抬食物,阻斷洪水等,并通過畫筆展示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4.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劉秀瑾博士走進科學院幼兒園開展科普活動(5月15日)
劉秀瑾博士結合多年來的科研成果,將沙漠植物中的科研成果用活潑生動的形式帶給小朋友們,讓他們認識沙漠里那些擁有生命的精靈,了解沙漠里抗逆植物的的生存智慧和秘密武器。劉秀瑾博士還將齒肋赤蘚帶進班級,讓小朋友們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親身體驗荒漠植物復蘇的神奇現象。
5.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魏萌萌碩士走進烏魯木齊市113中學開展科普活動
5月29日下午,陽光灑滿了烏魯木齊市第113中學的校園,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宣講活動在這里精彩上演。來自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生魏萌萌,帶著對沙漠植物的深厚情感和專業知識,走進了八年級五班的教室,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沙漠中的綠色守護者——沙漠植物》科普講座。
魏萌萌碩士結合正在研究的課題,首先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向同學們解釋了沙漠的定義,并通過大陸板塊運動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沙漠形成的復雜過程及其背后的科學原理。用豐富的圖片和生動的語言,讓同學們仿佛置身于茫茫沙海之中,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變遷。隨后,重點介紹了沙漠中的生命奇跡——檉柳、梭梭、沙拐棗等沙漠植物。不僅講述了這些植物如何通過獨特的生理結構和生存策略適應極端的沙漠環境,還分享了它們在吐魯番植物園的遷地保護情況,展現了科研人員對沙漠植物保護的不懈努力。在講解過程中,結合了這三種植物在新疆地區的廣泛應用,向同學們揭示了沙漠植物的寶貴價值,它們不僅是沙漠中的綠色守護者,也是人類對抗荒漠化的得力伙伴。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科學研究對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及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公路建設的艱辛歷程。展示了科學家們如何研究沙漠植物,利用其特性來穩定沙丘、改良土壤,最終實現了在沙漠中開辟道路的壯舉,體現了科學家們“敢將天塹變通途,敢將沙漠變綠洲”的豪邁精神。
整個宣講過程中,同學們聚精會神,積極提問,與宣講人員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他們不僅學到了關于沙漠植物的知識,也對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知識,也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為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期待著未來能在科學的道路上開花結果。
6.康曉珊博士為兵二等學子開展科普講座
6月29日,康曉珊博士為兵二及十一師五中的師生開展荒漠植物科普講座,約50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講座現場
7.康曉珊博士受邀前往昌吉市第一及第七小學開展科普講座
9月6日,開展“科普進校園,自然潤童心”科普進校園活動,康曉珊博士分別走進昌吉市第一小學和第七小學,分別做了《種子靠什么去旅行》《荒漠植物里的不簡單》兩場科普報告,共有250名師生聆聽了科普報告。
荒漠植物作為獨特的植物類型,在干旱半干旱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們卻很少關注它們,了解它們。講座從荒漠的類型、荒漠形成的原因及新疆的地理特點等方面講解了荒漠植物的特點,讓孩子們了解到荒漠植物面臨的惡劣生存環境;在“荒漠植物的生存智慧”環節給學生們詳細講解了荒漠植物是如何適應逆境、守衛荒漠的。荒漠植物求生機制總是令大家驚奇又敬佩。
通過豐富、直觀的圖片,了解了干旱區的氣候特點和干旱區植物生存的環境限制;觀察到根系模型圖片,直觀感受到駱駝刺這一典型沙漠植物的龐大根系;細心觀察荒漠植物根系對地下水的追逐,懂得了荒漠植物對干旱環境的適應策略。
讓孩子們發現新疆本土荒漠植物的智慧,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同時通過了解家鄉的植物,更加熱愛家鄉,萌生家鄉自豪感。
8.植物園主任張道遠研究員赴庫車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
9月24日,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主任張道遠研究員赴庫車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庫車市阿拉哈格鎮中學和阿拉哈格鎮中心小學約150名中小學生聆聽了此次科普講座。
9.康曉珊走進和田,講述荒漠植物智慧 播種熱愛家鄉之花
10月17日,新疆生地所康曉珊博士受邀參加京和科技月活動,分別向和田市海淀小學的500名小學生和墨玉縣朝陽中學600名初中生做了以荒漠植物為主題的科普講座,分享荒漠植物生存智慧的故事。此次活動還通過京和科技月平臺和墨玉縣融媒體進行同步直播,線上參與人數達1700人次。
活動過程中,康曉珊從新疆的地形,荒漠的類型、分布,為同學們講述荒漠植物生存的環境,展示了荒漠植物為了適應惡劣生境,在形態上所展現出來的適應性。同學們積極互動,為家鄉的植物的生存智慧驚嘆不已,有的同學說,荒漠植物真的很不容易,那么差的條件還生長的那么好;有的說植物好聰明,有這么多好辦法解決問題;有的說沒有想到荒漠植物的根那么深、那么大!也沒有想到原來新疆的荒漠植物有那么多!同學們也為自己的收獲和感悟感到非常興奮。
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荒漠植物能夠走進同學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到自己和荒漠植物一樣,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對荒漠植物的敬佩之情,也像紐帶一樣把兩種生命連結在一起。這些情感的鏈接也會像種子一樣,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熱愛家鄉,熱愛生態環境的美麗花朵。
(三)公眾科普活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和“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2次)
1.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系列活動
2月27日,為迎接第11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由新疆植物學會、新疆動物學會、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和伊犁植物園共同發起了“關注家鄉野生動植物,助力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系列活動。此次活動分為線上科普講座、問卷調查、線下焦點訪談三個環節。
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依托新疆科協直播平臺,帶動廣大公眾線上廣泛參加科普講座,線下參與問卷及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超過4.1萬人參與了線上講座,9095名學生及成人參加了問卷調查,50人參加線下焦點訪談。此次活動受眾廣泛,惠及南北疆地區。全疆共有466名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講座并完成問卷。通過在線上科普講座前和后分別發放問卷,收集問卷近2萬份。
新疆科協直播平臺直播數據
直播回放鏈接:《極端干旱環境下的野生動物》https://live.polyv.cn/watch/4673540;《新疆傳奇植物》https://live.polyv.cn/watch/4679800
2.“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系列活動
9月10日,由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和新疆植物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愛國、愛鄉,跟隨節氣觀察家鄉樹”--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活動正式啟動,并于9月14日,開展了線上培訓,有近千人參加了線上培訓,參加培訓的老師指導學生,在秋分這個節氣時完成了第一次自然觀察作品。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4次觀察和記錄,預計11月中旬完成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主題展覽活動(2次)
1.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舉辦“保護野生植物 打擊違法犯罪”主題展覽
為開展和支持野生植物保護公益事業,受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委托,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于4月19日舉辦“保護野生植物 打擊違法犯罪”主題展覽,旨在將苦苣苔代表植物、新疆重點保護植物及植物保護法律知識進行科普宣傳。以期通過本次活動,協助普及植物知識和法律知識,強化大眾對野生植物保護意識。來自烏魯木齊市130中學的近300學生來園參觀了此次展覽。通過此次展覽,結合參觀植物園,同學們不僅了解到新疆擁有豐富獨特野生植物資源,看到野生植物面臨的困境,認識到植物園在野生植物保護方面的巨大作用,意識到人類作為自然生物鏈中的一員,能夠為生物鏈的繁榮和完整做出貢獻。此次活動的舉辦,讓更多公眾及青少年增進對家鄉野生植物和相關保護法規的了解,樹立“保護野生植物,人人有責”的理念,號召大家從身邊做起,為家鄉植物貢獻自己的力量。
2.“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活動的優秀作品展
5月17日,“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活動的優秀作品展覽精彩首展落地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展期10天(5月17-27日),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多所學校申請在校園內進行巡展。
截至目前,此次活動已經在新疆兵團一中、兵團二中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中學、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烏魯木齊市113中學、烏魯木齊市第79小學等多所中小學進行巡展,參觀展覽的人次超過7000人次。目前該展覽在伊犁植物及中小學進行展覽。后期該展覽將繼續在全疆巡展,讓更多師生感受自然筆記的魅力,激發對自然的好奇心,走進自然,探索自然。
學校巡展第一站選在新疆建設兵團第一中學,此次科普展覽進校園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激發了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也讓同學們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所在。后期還將走進烏魯木齊、吐魯番、奎屯、伊犁等地多所學校。
本次展覽是“觀察秋天里的一棵樹”活動的優秀作品展示,共展出來自大、中、小學生的293幅作品。活動作品追隨節氣的更迭,用科學的、持續的角度觀察和記錄家鄉的、身邊的樹木,從奇妙的自然中汲取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公眾關注、了解家鄉植物意識,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愛鄉情懷。
(五)植物園主題科普活動:2024年“植物總動園”全國植物
園科普活動
9月27日,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積極響應2024年“植物總動園”全國植物園科普活動,以“干旱區貢獻的甜蜜水果”的主題,通過實地參觀、科普講座、特色展覽、詩詞朗誦、互動游戲等多種方式,帶領大家了解干旱區的特色水果和神奇的荒漠植物,從植物這個窗口更加了解家鄉,了解我們身邊的植物,感受它們獨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來自吐魯番市高昌區第八小學的55名師生參加了活動,湖南湘潭市岳塘區育才學、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名師工作室等通過直播方式觀看了科普講座,此次直播線上觀課人數達到1500人。
在參觀互動環節,吐魯番市高昌區第八小學的師生通過參觀沙漠植物園,了解和認識荒漠植物,加深對家鄉植物的認知;通過特色干果展覽、專題海報和互動游戲,在參觀和品嘗中了解本土水果,深刻了解科學技術為新疆水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現場活動氣氛生動活潑。
在科普講座環節,由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康曉珊博士和團隊精彩展現《新疆葡萄的故事》和《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嗎?》兩場講座,激發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參觀品嘗葡萄特色展覽、吟誦有關葡萄的詩歌等多種形式,將小學科學、語文、思政課跨學科有機融合,起到了啟智增慧的出彩效果,線上線下師生的一致好評,掌聲熱烈。
康曉珊做《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嗎?》科普講座
劉士清做《新疆葡萄的故事》的科普講座
八小和湖南兩地學生們紛紛表示“從看得見、嘗得到、感受得到的種類繁多的葡萄,感受到“扎根邊疆、團結奮進、向上向善”的葡萄精神,了解荒漠植物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荒漠植物非凡的生存智慧。
活動合影
(六)科學探究活動(1次)
9月28日,自然界的奇妙逆流--水分在植物體內的奇幻之旅科學探究活動在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開展,來自新疆兵團二中七年級的20余名學生及家長來園參加活動。 課程現場
課程從自然景觀瀑布從上而下的恢弘氣勢,逐步引申到植物體內的水分流動,不論身材高或矮植物,卻能讓水從低處跑到高處,通過植物體內水分的奇妙逆流現象,帶同學們認識水勢,進而探尋水勢的奧秘,并通過水勢的原理解決分析現實中存在的燒苗、灌溉等問題。結合生活中腌咸菜的實例,向同學們解釋水勢的發生和意義,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水作為生命之源的重要性以及水勢的應用其實離生活并不遙遠。
認真實驗操作的同學們
此次課程通過使用小液流法估測水勢,帶領同學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學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用小液流法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初步估算出荒漠植物胡楊葉片的水勢大小,結合荒漠植物所處的極端高熱、干旱的生境,深入了解水勢對植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觀察植物的葉片
實驗課程結束后,植物園康曉珊博士帶領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一起實地參觀植物園,認識和了解荒漠植物園獨特的生存之道,結合水勢知識,分析荒漠植物只有采取更低的水勢,才能在干旱區更好地生存下來。荒漠植物為了適應環境所作出的努力和適應,所展現出的堅韌不拔精神值得每一個人敬畏。
(七)植物園自媒體平臺科普宣傳情況
2024年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各自媒體平臺共發布信息133條,總瀏覽量45萬(微博10條,2.3萬,小紅書7條2400,微信公眾號35條,抖音35條3.09萬,吐網站16條,頭條10條39.1萬等)
來源: 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