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眼底出血了怎么辦?”
在眼科門診,經常會有患者指著自己發紅的眼睛,焦急地前來就診。醫生一看,患者眼白部分確實發紅,但并非眼底出血,而是眼表出血。兩者有什么不同?真正的眼底出血有什么癥狀?該如何應對?
眼表出血:規范處理很重要
眼表出血,醫學上稱為結膜下出血。結膜下出血是由于眼睛表面的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在結膜與鞏膜之間積聚,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斑塊。多數患者不會感到疼痛或瘙癢,但偶爾會有輕微異物感。
常見誘因:
- 劇烈咳嗽、嘔吐
- 揉眼或外傷等原因
- 高血壓或服用抗凝藥物
- 孕期分娩用力
眼表出血雖然多數情況下不會直接威脅視力,但仍需引起重視并規范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引發感染等并發癥。建議出現眼表出血時,及時前往專業眼科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診斷和處理。
眼底出血:無聲的視力殺手
相對而言,真正的眼底出血要危險得多。眼底位于眼球的后部,是視網膜所在的地方,就像相機的底片,負責接收光線并將其轉化為神經信號傳遞給大腦。一旦眼底出血,就如同底片被弄臟甚至破壞,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眼底出血的癥狀并不難察覺。天津大學愛爾眼科醫院閔寒毅院長表示,當眼前突然出現飄動的黑影,或者感覺視線被遮擋;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視力明顯下降,甚至連閱讀都成問題;原本筆直的線條看起來變得彎曲,這些都可能是眼底出血的信號。尤其是對于一些高危人群,更要格外警惕。
5類高危人群請注意:
-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病程超5年風險激增)
- 高度近視者(近視>600度)
- 長期吸煙、高脂飲食人群
- 有眼底出血家族史
- 長期使用激素或抗凝藥物
眼底出血了怎么辦?
眼底出血的成因非常復雜,如果不能準確地判斷,就無法實現準確的治療,從而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失明的風險。一旦懷疑有眼底出血,必須盡快前往專業眼科醫療機構就診。通過一系列詳細檢查,來判斷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可能的病因,根據不同病因采取針對性措施。
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的出血,可能會采用激光光凝治療,封閉滲漏的血管,防止進一步出血;對于濕性老年黃斑變性、視網膜靜脈阻塞等,可能需要眼內注藥,抑制新生血管生長,減少出血;若出血量大且長時間不吸收,還可能需要進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清除積血。
來源: 愛爾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