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晚,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韋東奕——網友口中的“韋神”——在社交平臺發布了這段僅4秒的自我介紹視頻。短短幾天內,他的賬號粉絲量突破2300萬,成為現象級關注事件。

細心的網友卻注意到一個細節:視頻中韋東奕的上排門牙有明顯缺失,引發對其健康狀況的廣泛擔憂。6月9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及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對此作出正式回應:韋東奕存在較為嚴重的牙周問題,這一情況已持續多年。

據韋東奕堂姐透露,這位數學天才患有牙周炎,去年已陪同他前往醫院診治兩次,今年將繼續進行治療。校方證實,過去三年學校每年都安排韋東奕參加體檢,除口腔問題外,其他體檢結果均正常。

認識牙齒的“沉默殺手”

牙周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影響牙齒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上海市徐匯區口腔醫院牙周科姚文鑫醫生指出,牙周炎通常不痛不癢,容易被忽視,是成年人牙齒丟失的首要原因,因此被稱為牙齒的“沉默殺手”。

從偶爾刷牙出血到牙齒脫落僅三步:

1. 細菌堆積:食物殘渣在口腔形成牙菌斑

2. 形成牙石:牙菌斑鈣化變硬,成為刷不掉的牙結石

3. 牙齒松動脫落:細菌及毒素持續破壞牙齦和牙槽骨。

“牙齒就像棵樹,牙槽骨像土壤一樣把牙齒牢牢包圍住。”姚文鑫解釋,“當菌斑和牙結石沒有得到及時清理,會導致牙槽骨破壞吸收,牙齒松動,最終脫落。”

更令人警惕的是,牙周炎的危害不僅限于口腔。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口腔科劉濤醫生介紹,牙周炎已被確認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發癥,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患者的心血管發病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研究還發現牙周炎與呼吸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甚至老年癡呆都存在關聯——牙周炎的致病菌可通過血腦屏障直接進入腦組織,破壞神經元。

全民護牙行動指南

預防牙周炎,專家提出了以下關鍵措施:

1. 掌握正確刷牙方法

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與牙齒表面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根尖方向;輕輕水平顫動,幅度約1毫米;每次刷2-3個牙齒,確保每顆牙齒的牙齦和牙面都得到清潔。每天早晚各刷一次,每次不少于2分鐘。

2. 使用牙縫清潔工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何劍亮醫生建議,牙周炎患者或已有寬牙縫者,使用牙縫刷可大大提高清潔效率。普通人群應每日使用牙線清潔牙刷難以觸及的牙縫區域。

3. 堅持定期洗牙

每年1-2次專業洗牙能有效清除牙垢和牙結石,這是牙周保健的“基礎課”。南陽市口腔醫院牙周病科專家高琰指出,對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還需進行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深層清潔。

4. 改善生活習慣

戒煙:吸煙會增加牙周炎發生風險并加重癥狀。

控糖:減少奶茶、碳酸飲料攝入,飲用后及時漱口。

均衡飲食:多攝入芹菜、蘋果等粗纖維食物,補充維生素C、鈣和維生素D。

年輕群體面臨新威脅

傳統觀念認為“老掉牙”是自然規律,但現實是牙周炎正在年輕群體中加速蔓延。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杜紅江醫生介紹,侵襲性牙周炎好發于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其特點是發病年齡早、疾病進展快。

“臨床上遇到過小學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甚至脫落的情況。二三十歲年輕人牙齒像是80多歲的老人,這種情況在臨床屢見不鮮。”杜紅江醫生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一位30歲男性患者因全口牙齒松動無法咀嚼就診,檢查發現其牙槽骨吸收嚴重,口腔狀況相當于七八十歲的老人。

這類侵襲性牙周炎的發生發展與遺傳易感性相關,但口腔衛生狀況仍是重要的可調控因素。

守護學者,更守護健康

韋東奕的牙周問題雖屬個人健康范疇,卻意外引發了全民對牙周健康的關注。這位數學天才用他缺失的牙齒,無聲地提醒著我們:口腔健康不容忽視,預防勝于治療。

當牙齦開始紅腫、刷牙出現血跡時,請不要簡單地歸咎于“上火”。及早就醫,科學護理,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被牙周問題困擾的人。畢竟,健康的牙齒不僅是美麗的門面,更是全身健康的守護者。護牙如護腦,給牙周“上保險”的行動,從今天就該開始。

來源: 推醫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