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2024年“櫻花迎春”櫻花節主題科普活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拉開帷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王軍、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副理事長湯詩杰、民盟民盟江蘇省委科普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沈家聰,以及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許光明一級調研員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并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來自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相關成員單位、南京現代科普場館聯盟成員,以及社會公眾和青少年等近百人出席開幕式及報告會。此次主題活動安排了包括科普報告、科普電影發布、古生物博物館和地質博物館館內活動以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參觀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給廣大民眾帶來一場難得的科普盛宴。

活動開幕式上,王軍代表南京古生物研究致辭,對參加活動的嘉賓和專家表示歡迎,指出研究所始終把科學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和研究所三大中心任務之一,多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標志性成果和榮譽,博物館自2021年免費對外開放以來,已經累計接待觀眾接近100萬人次。研究所將陸續推出一系列高水平、專業化且喜聞樂見的各類科普活動,展示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講好地球和生命的故事,更好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作出新貢獻。

湯詩杰副理事長對活動的成功舉辦予以祝賀,并介紹了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在科普工作深入發展、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用心服務行業科技工作者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他指出,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載體,科普場館承擔著重要的使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為全面提升科普場館高質量發展水平,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建設科技強省作出新貢獻。沈家聰和許光明在開幕式先后致辭,對本次活動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分別介紹了民盟江蘇省委科普工作委員會和南京市科協以及南京現代科普場館聯盟在科普方面的主要工作進展及展望。

本次活動,舉辦了達爾文大講堂科普報告會,邀請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研究員李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毛禮米,分別做了關于《賞花漫談——從櫻花說起》和《微小花粉粒的美學與科學》的精彩報告。兩位專家以大量精美的花朵及花粉圖片,介紹了櫻花及其他花卉的科學知識,帶領大家欣賞櫻花、花卉和花粉之美,了解如何賞花、何處賞花以及開花植物前世今生的科學奧秘等。講座通過江蘇有線頻道進行線上直播,吸引了近67萬人在線上參加講座報告會。報告會后,參加活動的嘉賓還參觀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館及李四光辦公舊址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南京地質博物館的主題展覽。開幕式后,舉行了最新科普電影《寒武紀大爆發》的發布儀式。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南京現代科普場館聯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江蘇省古生物學會、江蘇省地質學會、民盟江蘇省委科普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省科普場館協會成員單位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南京地質博物館聯合承辦。并得到了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南京科普基地應用協會、南京市玄武區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睿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微創博志教育有限公司的支持。

南古館《大自然的神探》館校合作2024第一期老山一日營成功舉辦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與南京市同仁小學科學組于3月27日共同策劃并開展了《大自然的神探》研學活動,也是2024年《大自然的神探》活動第一期。

此次活動緊密圍繞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植物與環境》單元內容,巧妙利用“15分鐘教育圈”平臺,借助館校合作優勢,積極拓展學習資源,深化科學教育內涵,落實科學教育加法。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老師的詳細指導下,隊員們了解到野蒜又名薤白,其嫩葉細長,根則圓白如珠,散發著濃郁的香氣。令人驚喜的是,野蒜全身皆可食用,不僅是佐餐的絕佳選擇,還具備一定的藥用保健功效,真可謂是自然賜予的寶貴食材。

在雨中,隊員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老師們的講解,科學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生根。他們揮灑著汗水,每一棵野蒜都鐫刻著他們的辛勤與努力;他們團隊協作、互相幫助,勇敢面對困難,每一滴雨水都見證了他們的勇敢與堅持。

既然親手挖到了新鮮的野菜,怎能錯過品嘗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野菜宴呢?

隊員們依據食譜記錄,親自動手,從挖菜到擇菜,再到洗菜、炒菜,可是費了一番功夫呢!香氣撲鼻,嘗一口,美滋滋!

來源: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