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星期六)上午,中國科學院2023年科學節南京分院開幕式暨遠古生命演化主題科普報告活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辦;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活動采用線上線下雙線并行模式。

開幕式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主持。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華偉、江蘇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春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張建成分別發表致辭。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華偉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詹仁斌共同為化石標本展覽揭幕。

據了解,此塊來源于四億年前的化石標本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戎嘉余贈于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標本上白色的腕足類化石十分密集,被戎嘉余院士形容為“像天鵝絨般漂亮至極”,他希望通過該標本在博物館展出標本,有助于發掘好化石的科學價值,講好化石背后的科學故事。

為普及古生物、化石等相關知識,現場還舉辦了“達爾文大講堂”主題科普講座。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李越和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從科學和科普兩個角度,分別帶來題為《四億年前的海洋風暴沉積與化石埋藏》、《石材中的古生物化石》的主題講座報告,為大家揭示這類億萬年前的化石石板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類似的標本是如何發現的等科學和科普知識。

活動當天,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組織了“弘揚科學家精神之旅”活動,講解老師帶領學生們漫步在古生物博物館、李四光辦公舊址、古生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徜徉在科學的宮殿里,表示此次科普游活動可以在他們心中灑下科學的種子!

來源: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