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4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屆公眾科學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以“遇見科學,預見未來”為主題分別進行了兩場科普活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方翔帶來精彩的達爾文大講堂第二十五期 ——《乘風破浪的鸚鵡螺號》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教部主任賀一鳴帶來的古生物線下科普游、科學家精神之旅,旨在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對古生物學和科學研究的興趣。

5月13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迎來了達爾文大講堂第二十五期的精彩講座。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方翔在此次講座中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鸚鵡螺號的世界。方翔老師以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片,向觀眾介紹了鸚鵡螺號這一古生物的起源、生態特征和演化歷程。他詳細解釋了鸚鵡螺號如何適應不同環境,并在進化的過程中獲得了獨特的生存優勢。

其中,最令觀眾們興奮的當屬鎮館之寶!大書法家黃庭堅的鎮紙-中華震旦角石。

隨后,5月14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教部主任賀一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古生物線下科普游。參與者們跟隨賀一鳴的引導,踏上了一次充滿發現和冒險的旅程。他們通過參觀博物館中的展品,親身感受了古生物的獨特魅力。賀一鳴老師向大家講述了古生物的奧秘,分享了許多科學家在探索古生物領域中的精神和故事。參與者們還有機會親自進行一些實驗和互動活動,深入了解古生物的分類、形態和進化。

此次活動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包括學生、家長和古生物科學愛好者。希望通過此次科普活動,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古生物學和科學研究的興趣。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將繼續舉辦更多有趣的科普活動,為公眾提供更多機會了解古生物學和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

來源: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