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戎嘉余院士領銜,匯集30余位知名的古生物學家,共同編纂了《地球的生命故事——中國古生物學家的發現之旅》第一輯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正式揭幕發行。
圖|《地球的生命故事》發布儀式現場
該叢書是中國古生物學家送給青少年的一份有關生命演化的科普啟蒙禮物,第一輯“神秘遠古”入選2022年“科普中國創作出版扶持計劃”項目,已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第一輯“神秘遠古”共包括4個分冊,分別是《認識演化論——一個古生物學者的視角》《三峽埃迪卡拉化石發現記》《重返遠古海洋——魚龍》《飛上藍天的恐龍》。
●頂尖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傾情創作
本叢書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院士領銜,匯集了30余位一線核心中、青年學者科研骨干,他們都在古生物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且大多在國際級別的學術協會擔任重要職務,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古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可以說,作者團隊不僅陣容強大,而且專業權威。
為了讓這套叢書實現從專業的學術語言到通俗的科普話語,作者團隊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在出版過程中,他們數易其稿,努力把略顯枯燥的生命演化故事,做到了既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又科學精準、嚴謹而不出格,集科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比如,《重返遠古海洋——魚龍》一書就用了“魚龍寶寶出生記”“魚龍是個大胃王”等青少年能讀懂、易接受的語言作為章節的標題。再如,為了提升閱讀體驗,每一章都設置了“古生物小百科”,將相關科普知識進行了拓展。
●講述中國科學家的探索故事
1949年以后,為了支持國家基礎建設發展,我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不畏艱險,努力開拓,做了大量奠基性的研究,為我國的地質事業和古生物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或驚險或精彩的化石故事。
比如,《三峽埃迪卡拉化石發現記》一書記載了三代地質工作者在三峽尋找埃迪卡拉化石的艱難科研之路。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張錄易、陳孟莪、孫衛國等老一輩的地質工作者就開始在三峽地區進行研究,他們在幾十年的野外考察中,能上去的山頭都上去過,能摸到和看到的石頭都仔細觀察過,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埃迪卡拉化石。承接著這一夢想的袁訓來研究員的團隊,每年都會多次前往三峽繼續尋找。在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終于在三峽找到了埃迪卡拉化石,也讓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璀璨發光!
●展示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不同時期、種類繁多的化石資源,為世界所矚目。在國家發展大好形勢下,新一代古生物學家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取得了一系列贏得國際古生物學界贊譽的優秀成果。
演化是什么?化石的演化價值是什么?生物只是從簡單到復雜演化嗎?自然選擇就是“優勝劣汰”或“弱肉強食”嗎?人類是最高等、最優秀的嗎?演化等于進步、趨于完美嗎?這些有關生命演化的謎題和我們之間仿佛隔著一扇神秘的門,真相難以一窺究竟。而在戎嘉余院士的《認識演化論——一個古生物學者的視角》中,青少年們可以尋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且對演化的意義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化石是打開生命演化這扇神秘大門的金鑰匙。通過了解對科學家如何研究化石,如何研究化石的生存年代與環境,青少年們能夠開啟探秘遠古生命的大門。
為了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化石、了解地球的歷史,本叢書還繪制了精美的復原圖,以便把生命演化的更多信息傳遞給中小學生。如《飛上藍天的恐龍》一書中,原始中華龍鳥、始祖鳥等一系列恐龍的復原圖都是科學家的手繪畫,從外形到配色到細節極其精美,經得起推敲。
●采用全新的融媒體出版形式
為展現科學家野外考察和室內探索工作,更好地講述化石故事、還原演化歷程,本叢書采用了融媒體的出版形式,邀請作者們錄制了科普視頻。書中附設二維碼,翻閱本叢書的讀者,可以掃碼觀看視頻,跟隨這些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的專家學者一道,開啟這場神奇的遠古探險,體驗古生物學者的探索歷程,領略科學發現的神奇魅力,理解生命演化的歷程與真諦。
來源: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