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嚴重障礙或各種門靜脈-體循環分流(簡稱“門-體分流”)異常所致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臨床輕重程度不同的神經精神異常綜合征,是終末期肝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我國HE的病因仍以乙型肝炎肝硬化為主,其次是酒精性、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代謝相關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等非感染性肝病導致的肝硬化發病率逐漸增加。在長江流域,血吸蟲病也曾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一、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

益陽市中心醫院專家表示,HE是一個從認知功能正常、意識完整到昏迷的連續性表現。

患者可出現輕微認知障礙、注意力減弱,到明顯性格變化、計算力下降、行為異常、言語不清,甚至出現昏睡、昏迷等癥狀。

二、肝性腦病的常見誘因

臨床上,90%以上MHE/HE存在誘發因素,常見誘因包括感染、消化道出血、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高蛋白飲食、利尿、大量放腹水、便秘等。去除HE的誘因是治療的第一要務。感染是最常見的誘發因素。

三、肝性腦病的藥物治療

1.乳果糖:可以通過酸化腸道減少血氨(其升高可能是導致肝性腦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的吸收。此外,乳果糖能刺激結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緩解便秘。

乳果糖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可進一步提高療效。常用劑量為每次口服15~30 ml,2~3次/d(根據患者反應調整劑量),以每日2~3次軟便為宜。必要時可配合保留灌腸治療。

2.利福昔明:可以抑制腸道細菌過度繁殖,減少產氨細菌的數量,減少腸道NH 3的產生與吸收;對結腸微生物區系產生有益的調節作用,促進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有益細菌的生長。應用劑量,800~1 200 mg/d,3~4次/d,口服。

3.門冬氨酸鳥氨酸:門冬氨酸鳥氨酸通過促進肝臟尿素循環和谷氨酰胺合成減少氨的水平,改善肝功能,還可以預防肝硬化相關的肌肉減少癥,從而提高骨骼肌去除氨的能力,可明顯降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氨。

4.微生態制劑:可增加腸道有益細菌數量;還可減輕肝細胞的炎癥和氧化應激,從而增加肝臟的氨清除。

5.中醫中藥:抗乙型肝炎病毒聯合抗肝纖維化的“雙抗治療”可以改善及逆轉肝硬化病程,扶正化瘀片/膠囊、安絡化纖丸和鱉甲軟肝片等中藥通過扶正補虛、活血化瘀等功效,發揮抗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減輕肝臟血液循環障礙降低門靜脈高壓等作用,對于肝硬化HE的改善和預防有較好的作用。

參考資料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 肝硬化肝性腦病診療指南(2024 年版)[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24, 32(9):
799-812.DOI:10.3760/cma.j.cn501113-20240630-00309.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