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沖浪……游泳……賞花……
夏季,戶外活動的大好時節
可是這對我們的皮膚卻是不小的挑戰
成為皮膚病的高發季節
比如
紫外線、高溫、花粉、柳絮、塵螨、蚊蟲等
都可能成為誘發皮膚病的“罪魁禍首”
咋個遠離常見春夏的皮膚病
看看我們的皮膚科醫生咋個支招
一、太陽光照射引起的皮膚病
01日曬傷
春夏季裸露的皮膚比較多,而且紫外線強,如果過度暴露在太陽光下,那么紫外線,特別是中波紫外線(UVB)容易導致皮膚急性炎癥反應。
一般在曬了之后的幾小時至十多個小時內,暴露部位會出現大片紅斑,有灼痛及瘙癢感。隨后紅斑顏色逐漸變淡,出現脫屑。
02多形性日光疹
是由日光誘發的過敏反應,發病和季節有關,一般春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發生在曝光部位(比如面部、頸后、頸前V形區、手背和前臂伸側),頭發和衣物遮蓋的部位大多不受影響。
通常在曬了太陽1個小時內出現瘙癢,幾天后出現紅斑、丘疹等,瘙癢劇烈,而且容易反復發作。
???
預防與治療
應避免暴曬,外出時做好防曬;逐漸外出鍛煉,提高對日光的耐受性。
治療以早期局部外用藥物為主,如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制劑,減輕炎癥反應、安撫止痛,曬傷嚴重者可用溶液濕敷。紫外線過敏的可在醫師指導下口服羥氯喹等藥物。
二、高溫悶熱引起或加重的皮膚病
01間擦疹
間擦疹是發生在皮膚皺褶部位以紅斑、糜爛為特點的急性淺表性炎癥。
原因:局部溫熱潮濕,活動的時候和對側皮膚摩擦導致。
好發部位:體胖嬰兒和成人的皮膚皺襞部位,比如頸部、腋窩、腹股溝、乳房下等。
預防和治療:勤洗澡,避免肥皂、熱水的刺激,保持皺褶部位皮膚的清潔、干燥。早起紅斑階段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如果已經發生糜爛或滲液,可用溶液濕敷,如繼發感染,伴有真菌感染的時候可以外用抗真菌制劑,伴有細菌感染的時候外用抗生素軟膏。
02夏季皮炎
是由夏季高溫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瘙癢,搔抓后可出現抓痕,血痂及色素沉著。
原因:由持續高溫、悶熱引起,同時和濕度關系較大。
好發人群:好發于成年人,女性多見。通常出現在胳膊肘內側或者膝蓋內側、軀干部,小腿前側比較多見,皮膚上可見大片鮮紅色斑,紅斑上可見密集針尖大小疹子。
預防和治療:以通風降溫為主要原則,衣著寬大透氣,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外用藥物以清涼、止癢為主,輕者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03癬
原因:天氣濕熱,出汗較多,這就給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因此皮膚癬發病率高。全身都可能長,按發病的部位來說有頭癬、手癬、足癬、股癬、體癬、甲癬等。
各部位癬的表現不盡相同,發病率最高的手足癬分為水皰鱗屑型、浸漬糜爛型、角化過度型;股癬和體癬則易出現紅斑、丘皰疹,進而形成鱗屑斑,邊緣不斷向外擴展,中央趨于消退,形成環狀皮損。
預防:預防發病,注意衛生是關鍵。皮膚癬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真菌來源于自身或者外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私人用品如毛巾、衣物、洗漱用品等不應共用,避免混穿鞋子導致感染足癬,共用帽子而感染頭癬,另外,飼養的寵物要留意其衛生,謹防交叉感染。
治療:外用抗真菌藥物,療程要足夠才能減少復發。對于皮疹面積廣、外用藥效果不佳的可聯合口服抗真菌藥物一起治療;對于合并細菌感染,表現局部腫脹、疼痛、膿液的,還需要聯合抗生素一起治療。
三、昆蟲叮咬引起的皮膚病
春夏之交
各種昆蟲滋生旺盛
叮咬引發的皮膚反應多樣
反應強度依據個人敏感性不同而有所差異
01急性蟲咬皮炎
皮損處可見針尖大小咬痕,自覺瘙癢,嚴重程度與昆蟲種類、數量和患者敏感性相關。叮咬處局部紅腫,伴隨瘙癢和輕微疼痛。在皮膚組織較疏松區域(如眼瞼、口周)癥狀可能更明顯,嚴重時可伴有全身不適。
治療:癥狀輕微的可以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制劑,腫脹或瘙癢明顯的可以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果嚴重或合并細菌感染,出現全身不適的,及時就醫。
02丘疹性蕁麻疹
也屬于蟲咬皮炎。多由蚊等節肢動物叮咬皮膚引起。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好發于腰背、小腿等部位,皮損為紅色丘疹,部分可見水皰,自覺瘙癢不適,搔抓后可發生細菌感染。
預防:應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對易發本病的患者,外出游玩時盡量少去花草茂密、蚊蟲較多的地方。
治療:關鍵是避免再次被叮咬,皮疹可采用局部對癥止癢,如爐甘石洗劑等,瘙癢明顯或者持續新發皮疹者,可以口服抗過敏藥物。
???
對于過敏星人來說
盡量避免去花粉、柳絮及粉塵多的地方
外出要做好防護,家中做好清潔通風
盡可能遠離過敏原
紫外線過敏的人群,注意做好防曬
當然
強身健體,提高抵抗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來源: 郭生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