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口稀飯、喝口溫水,對我母親來說簡直是奢望!”2025年6月7日上午,看著母親順利喝下半碗稀飯,張女士感激地將一面寫有“勇于挑戰彰顯華佗精神,傾情救治弘揚醫者仁心”的錦旗送給湖南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何恒正教授團隊

(▲家屬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今年3月,湖南郴州94歲的劉老太因“反復嘔吐2月余”住進當地醫院。

從最初進食后偶發惡心,到后來連喝水都嘔吐,體重在2個月內驟降15公斤,重度營養不良導致全身衰竭,左肺因胃疝入胸腔被壓縮至不足正常的1/3,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如“定時炸彈”般威脅其心肺功能;更為棘手的是,老人還合并冠心病心功能III級、腦梗死后遺癥、肺氣腫、多發靜脈血栓等疾病。

多家醫院都因年齡太大、基礎疾病太多,手術風險太高,表示只能保守治療。

(▲術前影像顯示:胃疝入胸腔(紅圈內)、左肺被壓縮(橙圈內),主動脈隨側彎脊柱走形(黃色線條)。)

5月初,一家人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慕名找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何恒正教授。此時,老太太的胃已有4/5疝入胸腔,胃食管反流導致嚴重誤吸,肺部感染反復;胃內大量食物潴留難以進食,多發靜脈血栓隨時可能脫落引發肺栓塞;重度營養不良導致組織修復能力極差……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醫院啟動多學科診療(MDT)模式,介入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老年病科等10余個科室專家齊聚,針對靜脈血栓、心功能不全、肺功能受損、營養不良等問題,制定精準“拆彈”方案。

(▲術中,醫生從老人胃內取出大量未消化的鐵皮石斛類似物。)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后,5月21日,在麻醉科劉際童主任、裴萬敏副主任醫師的保駕護航和手術室護士的密切配合下,胃腸外科何恒正教授、向彩嶺博士團隊為老人實施“腹腔鏡下胃切開取異物+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補+胃底折疊術”,取出半盆未消化的鐵皮石斛類似物。

手術耗時約4小時,出血約20ml,僅在腹部留下4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和1個直徑2.5cm 左右的傷口。

(▲微創手術僅在老人腹部留下幾個很小的傷口。)

(▲術后影像顯示:胃(紅圈內)順利復位,肺也得到復張(橙圈內))

憑借高超的手術技巧和精準的麻醉復蘇,術后老人未入 ICU,直接安全返回病房。胃腸外科醫護團隊嚴密監護,精心制定抗感染、補液、營養支持等治療方案。針對術后出現的胸腔積液,及時予以穿刺引流,并指導加強呼吸功能鍛煉。

在醫護團隊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于術后1周恢復流質飲食,10天進食半流質,進食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術后17天順利出院。

“這是團隊治療過的年齡最大、合并癥最多的食管裂孔疝患者。”何恒正教授表示:傳統觀點認為,80歲以上患者做食管裂孔疝修補術風險極高。但通過精準的術前評估、微創技術的應用及多學科協作,高齡不再是食管裂孔疝手術的禁區。

此次成功救治,不僅創造了94歲高齡復雜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康復紀錄,也標志著湖南省人民醫院疑難復雜病例的綜合救治能力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醫院大力推進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和微創精準外科建設,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優化診療流程,讓更多“不可能”變為“可能”。何恒正教授團隊在食管裂孔疝領域的突破,正是湖南省人民醫院疑難重癥救治能力的縮影,也是對“生命至上、醫者仁心”的最好詮釋。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向彩嶺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人民醫院 向彩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