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筆者在城市街頭或林間漫步時,發現了不少樹上掛著一些蠶蛹(柞蠶蛹)般的“奇特物體”,釘在樹干上。也看到有路人好奇,甚至想去摘下仔細看看。不過,這些蛹可千萬不能動,它們正是科學家為防治美國白蛾等植物病蟲害而精心布置的“生物武器”——用于繁育周氏嚙小蜂的中間宿主。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入侵性害蟲,原產于北美,卻在全球多地造成林木、果樹和農作物的嚴重危害。它繁殖能力驚人,生命力極強,常在短時間內爆發成災,所以一直以來,讓林業部門非常頭疼。

美國白蛾的幼蟲。?Linda Wong攝影 |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CC BY-SA 4.0)

為了有效控制這種害蟲,科研人員采用了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手段——生物防治,具體來說就是“以蟲治蟲”,讓周氏嚙小蜂(Chouioia cunea)發揮作用。這是一種寄生性的昆蟲,專門寄生在美國白蛾的蛹中,一旦寄生成功,白蛾便難以羽化、防治效果是顯著的。

不過,周氏嚙小蜂在自然界中數量是有限的,因此科學家通過人工方式大量繁殖它們。柞蠶蛹,正是用于這一目的的“中介”。

在實驗室中,科研人員將周氏嚙小蜂的卵植入柞蠶蛹中,待其孵化成熟后,這些體型微小、卻威力巨大的寄生蜂便會自蛹中飛出,投身到城市綠地和林區,主動尋找并寄生美國白蛾的蛹和卵,從而有效抑制害蟲數量,保護生態環境。

樹干上的柞蠶蛹。攝影?Linda Wong |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CC BY-SA 4.0)

據報道,每一個柞蠶蛹中,都孕育著數千只這樣的周氏嚙小蜂,所以這種蠶蛹體積雖小,作用巨大。

這種方法不僅安全環保、避免了化學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也當代生態防治理念的一種體現。因此,如果您散步時看到樹上懸掛的“蛹”時,請遠觀、莫褻玩,請不要隨意摘取喔。

(注:本文僅供資訊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文 | 王芊佳

編輯 | Linda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