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紀念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科普活動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志愿者表彰大會在博物館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所長趙方臣,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理事長孫春雷,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校團委書記朱振飛,南京審計大學會計與審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莊懷軍等領導出席此次活動。來自主辦、承辦及協辦單位嘉賓、志愿者代表以及中小學生和家長代表等80余人參加活動和科普報告會。

開幕式上,趙方臣、孫春雷、朱振飛依次致辭。趙方臣首先向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表示歡迎,指出紀念世界地球日旨在進一步喚起大家對我們生存家園地球的保護意識,有效應對人類面臨的各類環境問題。趙方臣表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致力于提升公眾對地球生命家園的保護意識,希望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地球46億年的演化歷史,觸摸億萬年前的遠古生命,探秘地球生命演化與環境之間的奧秘。

會上舉行了志愿者服務基地揭牌及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和莊懷軍共同簽署志愿者服務基地協議。本次活動還為獲獎的優秀志愿者予以表彰,旨在鼓勵年輕志愿者們繼續踐行社會責任,彰顯新時代青年的卓越風采。東南大學楊林果作為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志愿活動中通過向公眾公益講解傳遞科普知識所獲得的內心喜悅和成就感。

為紀念世界地球日,本次活動還舉辦了達爾文大講堂主題科普講座。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與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員舒軍武分別做題為《人是魚變的?有什么證據嗎?》《8200年前,紫金山下稻花香》的主題科普講座。兩位專家從不同角度探討人類的器官的起源演化與自然環境、水稻的早期馴化與人類生存和文明演化的密切聯系。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南京古生物所、江蘇省地質學會、江蘇省古生物學會聯合主辦;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承辦。

志愿者服務基地揭牌及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蓋志琨做科普報告

舒軍武做科普報告

來源: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