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考最后一門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考生們終于卸下沉重的“備考盔甲”。隨之而來你們可能會面臨從“緊繃沖刺”到“驟然停歇”的“心理真空期”,如何平穩度過這段特殊的心理調適期,避免出現“情緒過山車”,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周亞男主任醫師給出關鍵建議:

1. 允許情緒流動,而非壓抑

高考后的情緒像坐過山車般起伏,有人如釋重負,有人焦慮未來,也有人陷入莫名的空虛。這些反應都是大腦在經歷長期高壓后的正常反應,無需自責或強行壓抑。此刻我們需要給情緒找個“安全出口”,例如哭泣、傾訴、繪畫、運動、冥想放松等方式。

2. 調整生活節奏,避免“報復性放松”

從高三“規律備考”到“無目的放松”的生活狀態,突然切換容易造成身心失衡。很多考生會選擇熬夜刷劇、通宵游戲、無規律進食,看似解壓,實則破壞生物鐘。建議制定彈性作息表:維持基本作息,允許適度的娛樂時間,而非“報復性”破壞生活節律。

后續可以逐步增加興趣愛好占比,如閱讀、繪畫等,參與輕度戶外活動。暑期也是很好學習獨立生活技能的時間,可以和家長共同討論一些獨立成長的計劃,例如理財、洗衣、做飯、搞衛生、收納整理、旅行等等。

3. 重構認知,人生不是“唯高考”

“高考決定一生”的認知是焦慮根源。高考現在已經結束,分數或許已定,但是大家的人生答卷仍在書寫。與其糾結無法改變的分數,不如聚焦于當下。

①可以嘗試復盤自己在備考中的成長經驗,努力、專注、抗壓都是未來面對困難的寶貴財富。

②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MBTI性格分析等工具探索興趣方向,與父母、老師共同討論升學、就業、技能提升等多路徑規劃。

③接受未來的不確定,高考絕非終點,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站,還有很多篇章在等待著你來體驗。

4. 重啟社交,尋求支持系統

孤獨感常伴隨“高考后失群期”,主動搭建社交橋梁,尋求心理的支持系統至關重要。與同學組織短途旅行、興趣愛好小團體,與父母坦誠交流未來規劃、組織家庭活動或者聚餐。

5. 警惕預警信號,及時就醫

最后,周亞男主任醫師強調,若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失眠、社交退縮、情緒低落、自殺念頭或軀體癥狀(如心悸、胃痛),務必及時告訴家長,尋求專業幫助,盡快就醫,醫院可提供全面專業評估,必要時需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干預。

心理調適周期因人而異,通常需1-3個月恢復平衡。若自我調節無效,及時求助專業機構,主動尋求支持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高考結束了,但人生這趟旅程才剛剛開始。愿每個考生都能平穩度過情緒起伏期,溫柔地接納自己,以健康的心態從容迎接下一段精彩旅程!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 凌冰心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