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13.7%,約1億患者深受呼吸困難困擾。對于慢阻肺患者而言,除了規范用藥,居家護理中的呼吸管理至關重要。今天要介紹的“縮唇呼吸法”,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呼吸訓練方式,能幫助患者改善通氣功能,緩解氣喘癥狀。

一、慢阻肺為何會讓人“喘不過氣”?

慢阻肺的核心問題在于氣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長期吸煙、空氣污染等因素會引發氣道慢性炎癥,導致氣管變窄、痰液增多,同時肺泡彈性纖維被破壞,肺組織像“老化的氣球”一樣失去彈性。這使得患者吸氣時空氣難以充分進入,呼氣時廢氣滯留肺內,最終出現咳嗽、咳痰、活動后氣短等癥狀,嚴重時甚至靜息狀態下也會氣喘。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不自覺地采用“淺快呼吸”模式,輔助呼吸肌過度工作,進一步加劇呼吸肌疲勞。此時,通過科學的呼吸訓練調整呼吸模式,成為改善癥狀的關鍵。

二、縮唇呼吸法:用對方法,呼吸更輕松

(一)原理:延長呼氣,減少廢氣潴留

縮唇呼吸法的核心是通過口唇縮成“吹口哨狀”,人為增加呼氣阻力,延緩氣道塌陷,讓肺泡內的廢氣更充分排出,減少殘氣量。這就像用手指捏緊水管出口,讓水流緩慢均勻流出,避免因壓力驟減導致水流失控。

(二)優勢:居家適用的“呼吸法寶”

- 操作簡單:無需設備,坐、臥、站立均可練習,隨時可進行。

- 即時起效:正確練習后,多數患者會感覺呼吸更順暢,氣短癥狀減輕。

- 強化功能:訓練腹式呼吸,增強膈肌(主要呼吸肌)力量,提升呼吸效率。

- 預防加重:減少肺內痰液和廢氣潴留,降低感染風險。

三、三步學會縮唇呼吸法

(一)準備姿勢:選擇舒適體位

- 坐位:背靠椅子,膝蓋屈曲,雙手放大腿上,放松肩頸。

- 臥位:仰臥,膝下墊枕頭,腹部放松;或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

- 立位: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扶桌或叉腰,身體稍前傾(減輕背部壓力)。

關鍵提醒:穿寬松衣物,避免束縛腹部,可將一手放腹部感受呼吸起伏。

(二)練習步驟:“吸短呼長”黃金節奏

1. 鼻吸:深吸氣,鼓腹部

用鼻緩慢深吸氣(默數1~2秒),專注于讓腹部隆起(膈肌下沉),胸部盡量少動。

2. 縮唇呼:慢呼氣,收腹部

呼氣時口唇縮成“吹口哨狀”(可先練習發“嗚”聲找到感覺),緩慢均勻呼氣(默數1~4秒),同時主動收縮腹部(手壓腹部輔助),盡量延長呼氣時間。

3. 呼吸比例: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1:3(如吸氣2秒,呼氣4~6秒),每分鐘呼吸8~12次(比正常呼吸慢一半)。

練習口訣:鼻吸口呼慢節奏,縮唇輕吹如滅火,吸鼓呼收巧配合,氣息均勻防疲勞。

(三)注意事項:避開常見誤區

- 呼氣勿用力:用力呼氣會激活肋間肌,加重呼吸困難,應保持“勻速輕緩”。

- 避免憋氣心慌:吸氣時不追求“吸滿”,呼氣時若頭暈、心悸,立即停止休息。

- 循序漸進:初練者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逐漸增至15~20分鐘/次,以不疲勞為度。

四、進階訓練:縮唇呼吸+腹式呼吸,1+1>2

腹式呼吸是利用膈肌運動的高效呼吸方式,可增加肺通氣量。具體方法:

- 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專注感受腹部起伏。

- 吸氣時腹部隆起(手隨之下沉),呼氣時腹部凹陷(手隨之上抬),胸部保持不動。

結合訓練:吸氣時用腹式呼吸充分鼓腹,呼氣時縮唇緩慢收腹,雙重強化膈肌功能。建議先單獨練習腹式呼吸1周,掌握后再加入縮唇動作。

五、居家護理全要點:呼吸訓練之外,這些也不能少

(一)環境管理:守護呼吸“小環境”

- 溫濕度適宜:室溫18℃~22℃,濕度50%~60%(干燥時用加濕器),遠離油煙、粉塵。

- 通風有講究:每日開窗2~3次,每次15~30分鐘(避免直吹),流感季通風時戴口罩。

(二)排痰護理:保持氣道通暢

- 有效咳嗽:深吸氣后屏氣2秒,腹肌用力、聲門爆發性咳嗽(避免頻繁干咳)。

- 體位引流:根據病變部位調整體位(如肺上葉病變取坐位,下葉病變取頭低腳高位),每日2次,配合空心掌拍背(從下至上、由外向內)。

(三)運動與飲食:增強體質有妙招

- 溫和運動:步行、太極拳、游泳(水溫適宜)等,每次20~30分鐘,每周3~5次,以“能說話不喘氣”為度。

- 飲食調理:多吃雞蛋、魚肉、新鮮蔬果(如梨、枇杷),少辛辣、產氣食物(如豆類),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增加腹壓)。

(四)心理調節:好心態助力康復

慢阻肺易伴隨焦慮、抑郁,家屬應多陪伴鼓勵。患者可通過聽音樂、社交活動等緩解壓力,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

六、警惕危險信號:出現這些情況,立即就醫!

縮唇呼吸法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及時就診:

- 休息時仍氣短,需前傾坐位呼吸(“強迫體位”)。

- 痰液增多、變黃變稠,或出現發熱(體溫>38℃)、咯血。

- 口唇發紫(發紺)、心率>100次/分,或意識模糊、嗜睡。

來源: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