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8日是第17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8個全國海洋宣傳日。為普及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知識,激發(fā)青少年熱愛海洋、探索科學的興趣,在世界海洋日來臨之際,區(qū)文保旅游服務(wù)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聯(lián)合大港福源小學開展“保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日主題實踐活動。大港福源小學師生40余人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藍色星球”研學之旅。在這里,科學與歷史交匯,知識與實踐碰撞,孩子們用腳步丈量海洋的浩瀚,用好奇心叩響探索的大門。
作為“陸地上的海洋博物館”,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以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縱覽海洋文明的窗口。在宣教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孩子們參觀“古海岸遺跡研究成果展”,通過一幅幅圖文并茂的介紹、播放極具知識性、趣味性的天津貝殼堤形成過程科普視頻、觀看令人震撼的古海岸遺跡實物剖面、用顯微鏡觀察海洋微生物的外形特征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距今約6000年“滄海變桑田”以及我們的祖先與貝殼堤相依相生、勞作奮斗的歷史進行細致入微地講解,生動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同學們切身感受海洋、濕地、古海岸遺跡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色彩斑斕、形態(tài)各異的的蜘蛛螺、千手螺、芋螺、筆螺等,有著“長壽龜”之稱的玳瑁、被稱作海洋中“活化石”的鸚鵡螺以及各種各樣的珍稀海洋生物標本,每一件展品都讓同學們目不暇接,他們時而駐足凝望,時而小聲交流,仔細聆聽宣教老師對這些海洋生物標本的特點、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的介紹,臉上滿是專注與震撼,這廣闊而又神秘的寶“貝”世界,激發(fā)了同學們探尋海底奧秘的興趣,也為同學們開啟了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科學之門。
活動臨近尾聲,為了加深同學們對組成貝殼堤的貝殼屬種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宣教老師為每一位同學發(fā)放博物館科普宣傳資料和貝殼堤常見貝殼,并囑咐同學們要熱愛大海、保護海洋。
此次活動,不僅有效普及了海洋、濕地、古海岸遺跡的知識,也增強了同學們對海洋保護的責任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小小海洋衛(wèi)士”會用行動踐行承諾,讓藍色星球的海洋永遠清澈蔚藍。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充分發(fā)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的作用,繼續(xù)舉辦更多有意義的科普活動,以普及海洋知識為責任,提升海洋保護意識,踐行生態(tài)文明理念,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
來源: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