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七十歲生日的老張總感覺喉嚨里面卡了什么東西。

一開始,老張也沒有太在意,作為一位老教師,他只當是老毛病——慢性咽喉炎,又發作了。這種感覺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會發作,只是這次感覺有點嚴重。為了緩解癥狀,他開始祭出老辦法,每天泡金銀花、胖大海,時刻嘴里含著潤喉片。但幾個星期過去,癥狀一點沒好,反而有點加重,一咽口水,總覺得喉嚨里面真的卡了什么東西。他不禁開始犯嘀咕:“這次的咽炎,怎么如此奇怪?”

擔心之下,老張首先想到的是去藥房買點藥。藥店的藥師根據他的癥狀,給他推薦了一些清喉利咽的中成藥。不過,藥師還是好心建議他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畢竟喉嚨里什么情況,誰都說不清。老張吃了一段時間藥,感覺變化不大,沒有加重,但也沒有改善。

終于,在家人的勸說下,老張來到了耳鼻咽喉科就診。他上來就和醫生說:“這個咽喉炎是幾十年的老毛病了,這次發得有點重,你要不幫我配點抗生素就好了。”上官醫生聽了老先生的敘述,沒有直接拒絕,說要不先檢查一下,再說配藥的事情。于是,上官醫生用間接喉鏡簡單看了一下老張的咽喉。

“老張,我剛才簡單看了一下你的喉嚨,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還是做個喉鏡看一下,這樣放心一點。”在上官醫生的勸導下,雖然不太情愿,他還是接受了做喉鏡的建議。

半個小時后,老張回到了診室,上官醫生拿著他的喉鏡照片和他講解道:“看來,這幾個月折騰你的并不是咽炎,而是這個圓圓的的東西。”

“啊!不是嗎?那這個是什么?”聽到醫生這么說,老張一下子有些緊張起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會厭囊腫!”上官醫生拿出筆,對照著照片,在紙上畫了起來,“你看,這個黃白色的、光滑的、半球形腫塊,就是會厭囊腫,它長在會厭上,你的異物感就是來源于它。”

“會厭是什么呀?我怎么從來沒聽說過?”老張看著上官醫生畫的結構圖,有些茫然。

上官醫生笑了笑,繼續在紙上一邊畫,一邊說:“確實,大多數人只知道喉嚨,卻不知道會厭。您看,在我們的喉嚨里,前面是氣管,后面是食道。這個會厭就好比是氣管口的一個“蓋子”,形狀有些扁平。平時“蓋子”打開豎著,可以保證我們正常呼吸,而在吞咽時“蓋子”合上,食物直接進入食道,就不會嗆入氣管。”

老張一邊點頭,一邊若有所思地問道:“看來這個會厭很重要啊,那我這個地方長了個囊腫,吞咽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那么靈活了?”

“是的,您這個囊腫已經有點大了,超過了2cm,而且吞咽的時候,它隨著會厭的活動而上下運動,喉嚨這么小,自然就會感覺有梗阻感。”

上官醫生繼續解釋,其實有會厭囊腫的朋友并不在少數。大多數會厭囊腫都沒有這么大,囊腫小的時候一般沒什么感覺。只不過老張的囊腫不太巧,慢慢長大了。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覺得嗓子好像總有東西粘著,怎么清嗓子、咳嗽都清不掉。吞口水、吃東西時可能也會有點梗阻的感覺。

老張連連點頭:“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病因找到了,接下來上官醫生和老張詳細談了后續的治療方案。

盡管會厭囊腫大多是良性的,不太可能惡變,但像老張這樣大的囊腫,如果任其發展,也可能帶來不小的麻煩。由于會厭囊腫位置的特殊性,逐漸增大的囊腫會慢慢壓迫阻塞氣道,最終不僅吞咽受到影響,連呼吸都有問題。況且,有些囊腫可能會反復感染,從而誘發急性會厭炎,也就是本來就大的囊腫,疊加急性感染和水腫,很容易突然阻塞氣管口,也就是常說的喉梗阻,那才是真正危險的時候。老張一聽喉梗阻,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仿佛喉嚨里一下又緊了些。

后來,老張接受了切除會厭囊腫的微創手術,術后恢復良好。復診再見到上官醫生時,老張感慨道:“早知道是這么回事兒,就不該一味當成咽炎拖這么久啊!”

來源: 海上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