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躍初黃湘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關注寶寶的成長和健康,尤其是肥胖問題。如今,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寒冷季節受孕的嬰兒,似乎不太容易肥胖。這一發現不僅讓我們對寶寶的孕育有了新的認識,還可能對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影響提供新的思路。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日本東北大學和其他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完成的,他們的成果發表在專業雜志《自然代謝》上。研究團隊之所以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想探究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對肥胖這一全球性健康問題的影響。
他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棕色脂肪上。棕色脂肪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物質,它就像身體里的一個小小的“能量燃燒器”。當我們處于寒冷環境中時,棕色脂肪會消耗脂肪酸和其他化學物質來產生熱量,幫助我們抵御寒冷,同時也能防止身體超重。想象一下,在我們身體里,有一群勤勞的小“工人”,它們在寒冷的時候加班加點地工作,把多余的脂肪轉化成熱量,讓我們的身體保持溫暖又不會發胖。
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想,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嚴謹的實驗。他們首先來到了日本最北部的主島北海道,這里氣候寒冷,非常適合研究寒冷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他們征得了356名成年男性的同意,通過診斷成像技術來檢查這些男性體內棕色脂肪的功能。診斷成像就像是一臺超級厲害的“透視眼”,能夠清晰地看到身體內部棕色脂肪的活動情況。
科學家們還收集了這些受試者分娩時間的信息,并精確地計算出精子和卵子受精的日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定這些男性在出生時,他們的父母是在一年中較冷的月份受孕,還是在較溫暖的月份受孕。通過這種方式,研究小組把受試者分成了兩組:一組是在10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寒冷時期受孕的,另一組是在一年中剩余的溫暖時期受孕的。
實驗結果令人驚訝。在較冷氣候下受精的參與者中,有78.2%的人具有活性棕色脂肪,而在較高溫度下受孕的參與者中,這一比例只有66.0%。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這種差異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真實存在的。這表明,在寒冷季節受孕的孩子,他們體內棕色脂肪的功能更活躍。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研究團隊還對東京及其周邊的286名成年男女進行了類似的測試。他們使用了除診斷成像之外的另一種方法來進行棕色脂肪分析。結果發現,在寒冷期受孕的受試者同樣有更高密度的棕色脂肪。這就像是在不同地方找到了相同的證據,進一步證明了寒冷季節受孕與棕色脂肪活躍之間的關聯。
不僅如此,研究團隊還對受試者的總體能量消耗進行了統計調整,排除了體質和身體活動的影響。結果發現,在寒冷季節懷孕的人,他們的總體能量消耗更高。這意味著,在寒冷季節受孕的孩子,他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可能更加旺盛,能夠更有效地消耗能量,從而減少肥胖的風險。
東北大學醫學副教授Takeshi Yoneshiro指出,在一年中較冷的月份受精的個體中,肥胖程度和內臟脂肪量較低。這就像是在寒冷季節受孕的孩子天生就擁有了一項“防肥胖”的技能。
那么,為什么在寒冷季節受孕的孩子會有這樣的優勢呢?科學家們認為,這主要與父母在低溫下受到的環境刺激有關。父母在寒冷的氣候和溫度波動中,身體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會刺激生殖細胞。就像是在寒冷的環境中,我們的身體會自動開啟“保暖模式”,這種“保暖模式”的信息會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受精卵,然后傳遞給新生兒。
因此,新生的孩子就擁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當面對寒冷的大氣條件時,他們燃燒脂肪的能力會增強,從而提高體溫。這就好比他們的身體里有一個強大的“脂肪燃燒引擎”,能夠隨時啟動,把多余的脂肪轉化成熱量,讓身體保持溫暖又不會發胖。
然而,這個發現也讓我們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有了更深的擔憂。由于氣候變化,寒冷的天數可能會減少,每日溫度波動也會緩解。這就意味著,父母在寒冷環境中受到的環境刺激可能會減少,生殖細胞傳遞給下一代的“抵御寒冷”的生物信息也會減弱。研究小組表示,在某些時候,嬰兒可能越來越難以受益于這一有助于防止肥胖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說,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在出生時就缺乏這種“防肥胖”的先天優勢,肥胖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這項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們看到了寒冷季節受孕與嬰兒肥胖之間的奇妙聯系。它不僅提醒我們要關注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每一個機會。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寒冷環境中的某些因素,來幫助更多的人預防肥胖。同時,這也提醒著準父母們,在計劃要寶寶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季節因素,說不定寒冷的季節會孕育出更健康、更不容易肥胖的寶寶呢。讓我們期待科學家們在這方面的進一步研究,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啟示。
參考文獻:
1、Scientists: Babies conceived in cold spell less likely to become obese | The Asahi Shimbun: Breaking News, Japan News and Analysis2025-5-6
2、Yoneshiro, Takeshi, et al. "Pre-fertilization-origin preservation of brown fat-mediated 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s." Nature Metabolism (2025): 1-14.
作者段躍初是北京中國未來研究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任發現雜志高級編審、評論之周評論員
黃湘紅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天文學會會員
來源: 科普文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