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巧克力不會傳染,面包也不會傳染但“餅干”(丙肝)會!
你了解丙肝嗎?這種由丙型肝炎病毒引發的“沉默肝病”,正悄悄威脅著全球超7000萬人——多數感染者早期毫無察覺,卻可能在數十年后突發肝硬化甚至肝癌。但如今它已不再可怕,早篩查、早干預,就能徹底阻斷這場“肝臟危機”。
認識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臟疾病。作為一種RNA病毒,HCV具有隱匿性強、潛伏期長的特點,多數患者在感染早期無明顯癥狀,病情易被忽視,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攸縣人民醫院提醒:若不及時干預,病毒可逐漸破壞肝細胞,最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傳播途徑
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如輸血及血制品、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式傳播,也可經性接觸、母嬰傳播等。需注意的是,日常接觸(如握手、共餐)、蚊蟲叮咬等不會傳播HCV。
高危人群
1.有反復輸血或血制品史者,特別是1993年前接受過輸血、器官移植,或使用過未嚴格篩查的血制品者(我國1993年起對獻血者開展HCV抗體篩查)。
2.接受過非正規機構的拔牙、紋身、穿耳洞、針灸、修腳等操作,若器具未嚴格消毒(如重復使用、僅用酒精擦拭),可能殘留感染者血液導致交叉傳播。
3.血液透析患者(長期反復接觸血液環境,感染風險較高)。
4.母嬰傳播高危新生兒。
5.性接觸高風險人群:與丙肝感染者發生性行為者(尤其未采取防護措施)、有多個性伴侶、男男同性性行為者、同時感染HIV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免疫缺陷可能加速HCV感染)。
6.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AIDS)。
7.注射吸毒人群(IDU)。
8.轉氨酶持續升高、肝功能異常但病因不明者,需排查丙肝。
怎么發現丙肝?
丙肝藏得如此深,要怎樣才會發現自己中招了呢?常規體檢大多沒有包含丙肝檢測這一項,很多患者到了疾病晚期才去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所以懷疑感染丙肝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抽血檢查“抗-HCV抗體”,若抗體呈陽性,還要進一步做核酸檢測,即檢測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只有HCV RNA陽性,才能確診丙肝。
關于丙肝治療
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的出現讓丙肝成為可治愈的疾病。DAAs具有高效低毒、口服給藥的特點,通過8-12周的規范治療,95%以上的患者可徹底清除體內的丙型肝炎病毒,實現臨床治愈。這類藥物能顯著降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發生風險,同時切斷病毒傳播鏈。
治療過程中,患者需嚴格遵醫囑服藥,避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并定期進行療效和安全性監測,分別在治療開始時、第4周、治療結束時及結束后12周檢測HCV RNA等指標,以確保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關于丙肝的報銷
2019年11月起,國家醫保局已將直接抗丙肝病毒藥物納入醫保,價格平均降幅在85%以上,患者自付比例大幅降低,確診后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可享受規范化診療與醫保報銷政策。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攸縣人民醫院 感染內科 李林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攸縣人民醫院 感染內科 李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