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癥的誤區“抽動癥多見于兒童,只有較少部分的患兒可以自愈”,這是多數家長能夠在網上搜到的話,大部分家長只看到了可以自愈,覺得幸運都是降臨在自己身上的,卻不知道除了無法輕易自愈,還有更多“并發癥”在干擾著孩子的成長。
今天我們的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鴻鴻,今年12歲了,本來是一個享受學習生活,享受童年的年紀,卻因為抽動癥讓一切都徹底改變......
01、抽動癥會一點點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
事情開始于1年前,鴻鴻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得眼角抽動了一下, 起初家長甚至都沒有發現,后來癥狀逐步開始加重,頻率增多,眨眼睛、擠眼睛、張嘴、聳肩的抽動癥病癥慢慢出現。
起初家長還是很擔心,但因為缺乏了解,覺得病癥在“可控范圍內”且盲目相信“孩子長大后病情會好轉”,并沒有去醫院做專業檢查,只是有限度地控制孩子的飲食、作息,并補充營養,顯然這些無法根治抽動癥。
漸漸地,父母發現孩子非常易怒,總是發脾氣,而且總是會因為眼角的一陣抽動突然變得暴怒。孩子總是會沉迷在游戲、手機的世界里面,即使不玩游戲,也喜歡說話,和家人們是這樣的,而且非常不喜歡出門,總是呆在家里。
媽媽說:“曾經孩子特別活潑,特別愛玩耍,那個時候我們總是想能讓他多呆在家里學習,后來是總是不出門,想他玩玩他也不樂意。”從學校老師那得到的反饋也是一樣,雖然抽動癥的癥狀理論上不會顯現什么嚴重的影響,但卻事實上造成了孩子的性格改變及心理上的壓力,而了解孩子心理總是為人父母會“慢半拍”的東西。
02、善意也會造成負面的效果
在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劉濤扮演的“蘇醒”也有有著一個患有抽動癥的孩子,因為對于病癥的不了解,總是將孩子“動作不協調,缺乏自控力,注意力不集中、說臟話”等問題歸結于的不聽話,加重了兒子的病情。而培訓機構老師的“愛搗蛋、不聽話”的帽子一扣,更加加重了母親與孩子的緊張關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這也是所有抽動癥患兒心理壓力的來源,更多時候父母的期望,爺爺奶奶的期許是孩子的動力,但是當抽動癥的“高墻”立在孩子面時,家長的這些動力就是孩子的巨大壓力。
其實除了家庭關系,抽動癥在對外交往上更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父母、爺爺奶奶作為親人,孩子尚且會保持交流,在面對老師和同學的時候,孩子會更**“要面子”**,抽動癥所帶來的病恥感會在外人面前無限放大,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是老師、同學善意的關心也會讓孩子無地自容,羞于面對。
很多家長反饋, 在不幸患上抽動癥后孩子往往會非常抗拒去學校,在學校表現為性格孤僻、不愛說話、總是孤身一人等。
03、抽動癥治療刻不容緩
抽動癥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壓力就必須要解決孩子的抽動癥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早強調“早干預、早治療”的優越性,因為十多年學習生涯不可逆,孩子的心理成長也不可逆,一旦形成了膽小孤僻,畏首畏尾的性格,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在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劉濤扮演的母親最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帶孩子到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孩子的病情逐漸好轉并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而在現實生活中,鴻鴻也在我院的治療干預和悉心照顧下康復,癥狀得到控制,去學校也更加自信。
孩子成長甚至進入社會后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并不是每一個問題都可以通過“時間”來解決,諸如抽動癥、多動癥、身高問題、性早熟等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傷害,盡早進行干預治療,避免消極對待才是應對問題的正確方法。
來源: 成都西南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