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藥水,學問大著呢

“眼睛干就滴眼藥水?當心越滴越干!”今天是全國愛眼日,主題是 “關注普遍的眼健康”,呼吁大眾重視眼睛健康管理。隨著電子產品普及,滴眼液成了許多人辦公桌、背包里的“常備軍”。但在這里提醒大家:“眼睛一干就隨意點眼藥水,這種方法不可取!”

一、滴眼液,你用錯了嗎?

1. “隨手滴”成習慣

許多人在眼睛干澀、發癢時,第一反應就是抓起滴眼液滴幾下。殊不知,長期濫用含防腐劑的滴眼液會損傷眼表上皮細胞,破壞淚膜穩定性,反而加重干眼癥狀。更令人擔憂的是,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甚至未留意自己使用的滴眼液是否含激素!

2. “多點幾滴更有效”

有人覺得一滴不夠,非得擠上三四滴。其實結膜囊的容量僅約20微升,而一滴眼藥水約39微升,一滴已足夠,多出的藥液只會流到臉上浪費。

3. “開封半年照樣用”

一瓶滴眼液用半年?危險!開封超過4周的滴眼液可能被細菌污染或失效。曾有患者因使用開封三個月的滴眼液,引發細菌性角膜炎,險些損傷視力。

二、滴眼液的“致命陷阱”:激素類眼藥水

在眾多滴眼液中,激素類產品風險最高,卻最易被濫用。

1. 認識“危險分子”

這類藥名稱常帶 “松”(如地塞米松)、“龍”(如氟米龍)或“潑”(如潑尼松龍)等字眼。它們雖能快速消炎止癢,但隱藏著巨大風險。

2. 沉默的視力殺手

長期濫用激素滴眼液可能誘發 “皮質類固醇性青光眼”。由于早期無癥狀,患者往往到晚期才發現視野缺損。更可怕的是,這種視神經損傷不可逆!

典必殊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含激素產品,說明書明確標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反復。

三、藥師手把手教你正確滴眼法

步驟看似簡單,細節決定成敗:

1. 準備:剪短指甲,用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

2. 體位:仰頭坐穩,眼睛向上看,用干凈手指輕拉下眼瞼,暴露結膜囊(下眼瞼內的“小口袋”);

3. 滴藥:瓶口距眼1-2厘米,滴1滴于結膜囊。切勿觸碰睫毛或眼球,避免污染瓶口;

4. 閉合:輕閉眼1分鐘,同時用手指按壓鼻淚管(內眼角)防止藥液流入鼻腔;

5. 清潔:用無菌棉簽擦去多余藥液,擰緊瓶蓋。

關鍵提示:避免藥液直接滴在角膜(黑眼珠)上,減少刺激感;若需使用多種眼藥,間隔至少5分鐘。

四、安全之選:人工淚液如何挑?

對普通干眼癥患者,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成分優選聚乙烯醇:其滲透壓和酸堿度接近天然淚液,保水性好,不易引發黏膩感;

包裝選單劑量裝:單支裝(如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用一次即棄,杜絕二次污染;

避開“隱形敵人”:慎選含苯扎氯銨等防腐劑的產品,長期使用會損傷角膜。

五、滴眼液保存的四大禁忌

1. 忌開封超期:開封后使用不超過4周,不含防腐劑的單支裝需24小時內丟棄;

2. 忌亂放:陰涼干燥處保存,勿與滴鼻劑等混放,避免誤用;

3. 忌共享:家人間勿共用滴眼液,防止交叉感染;

4. 忌留沉淀:混懸液用前搖勻,若出現沉淀或變色立即停用。

護眼無小事,科學用眼才是根本。遵循 “20-20-20”原則:每用眼20分鐘,遠眺20英尺(6米)外物體20秒。當眼部持續不適,別讓滴眼液掩蓋病情——及時就醫才是守護“睛”彩世界的正道。

明天清晨,當你再次拿起那支小瓶子時,不妨默念藥師口訣:“一查二洗三滴準,四按五擦四周期”。愿你我都能用對每一滴,看清這世界的每一處美好。

(本文內容綜合自眼科臨床指南及藥品說明書,個案需遵醫囑用藥)

來源: 陳藥師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