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湖南首屆科幻創作學術交流會議上提出,要挖掘更多科幻創作人才,為湖南省科幻事業的發展提供儲備力量。在2024年湖南科幻作品征集活動的獲獎名單中,一群跨越年齡、職業與創作理念的創作者,以文字構建起三湘大地上的科幻版圖。出于建立湖南省內科幻創作者、愛好者的群像需要,筆者對積極支持構建科幻湘軍圖譜且有創作代表性的湖南籍獲獎者和散落的上刊類科幻作者做了一系列聯絡和采訪工作,通過三湘科幻平臺的"三湘星聲"欄目系列訪談,我們得以窺見湖南科幻創作者群體的獨特生態。
一、群體構成:從"銀發科幻"到"少年星火"
在湖南讀書、工作和生活的科幻創作者們呈現出顯著的年齡跨度與文化交融特征。65歲的退休軍事學教授董曉軍以《空間站里繁忙的一天》斬獲成人組最佳作品,將軍事戰略思維與航天科技想象結合,展現出"硬核科幻"的厚度;而11歲的趙郡顏小朋友則以優秀作品《太空之旅》在青少年組嶄露頭角,其靈感源自科幻電影與科技館見聞,折射出湖南新生代對太空的童真想象。這種"銀發與少年"的創作同框現象,在莫崎逡及其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典型——這位25歲的中學語文教師,不僅憑借作品《玫瑰之名》獲成人組最佳,更帶領學生包攬青少年組多項大獎,形成"師生共創"的獨特模式。
湖南籍科幻創作者職業背景的多樣性為科幻創作注入跨界活力。國防科技工作者出身的董曉軍在作品中融入太空軍事推演;中職教師朱俊英的《離線黎明》從創新、創業課堂汲取靈感;在讀醫學生朱怡瑋同學嘗試將中醫哲學融入科幻敘事,該同學曾獲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二等獎,在筆者看來具有良好的科幻寫作基礎功底;作家施俊杰的《破壁·界刺》則展現出十幾年創作、出版經驗積累的敘事張力;青年作家雷虹憑借《教學革新記》同獲2024年科幻征集活動最佳作品,展示出隨著近未來人工智能不斷取代人類工作崗位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其構建的"相同世界觀中篇系列"也在持續拓展敘事邊界,展現了作家的體系化創作專業思維。
二、創作特征:平衡在地性與人文關懷
在筆者的采訪中,湖南科幻創作者們均嘗試將湖湘元素轉化為科幻場景。獲得優秀作品獎的寫手羅秦理對湖南未來的瞬間移動技術有很深執念,教師莫崎逡提議將炎帝廣場重構為網絡樞紐中心站,在省文聯工作的施俊杰聚焦梅溪湖的"外星地標"特質,教師朱俊英設想將"瀟湘十景"改造為元素副本入口,這些在地化想象既延續了"惟楚有材"的文化基因,又賦予傳統地標未來維度。趙郡顏小朋友對鳳凰古城"時空中轉站"的設定,更展現出新生代對湖南省本土文化的創新詮釋。
人文精神始終貫穿創作內核。莫崎逡在《玫瑰之名》中探討文明進程中的人性抉擇,朱俊英通過"斷網黎明"反思技術異化,王平的《關于時間的元小說》滲透存在主義哲思,雷虹的《教學革新記》及其他作品持續關注電子工具對人的異化等命題。即便是董曉軍的軍事科幻,也暗含"為人類和平開發太空"的價值導向,顯示出湖南創作者特有的家國情懷。
三、時間管理與對AI創作的態度
創作時間的匱乏成為省內科幻創作者的普遍焦慮,如何在繁復的現實生活節奏中堅持科幻創作,對許多湖南作者而言是持續性的課題。朱俊英在教學中"見縫插針"寫作,“寫作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的施俊杰仍需平衡文聯工作與創作,莫崎逡經歷兩年班主任生涯的創作空窗期,折射出業余創作者的時間管理困境,雷虹白天繁忙的稅務工作,讓一閃而過的靈感無處落地。對此,創作者們發展出碎片化記錄、師生共創、跨界取材等應對策略,朱怡瑋的"醫學倫理靈感轉化"與雷虹的"世界觀延續創作法"提供了有效樣本。
面對AI創作浪潮,湖南創作者均展現出審慎態度。王平堅持"純手工創作是作家尊嚴",趙郡顏反對"冰冷軟件替代真情實感",朱俊英主張將AI作為輔助工具,施俊杰提出"要駕馭而非依賴AI"。這種集體性的創作倫理堅守,與湖南"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形成有趣對照。
四、發展挑戰與未來圖景
2024年的整體數據,湖南科幻在本土力量的持續培育與銜接上仍面臨挑戰。據筆者統計,由湖南省科普作協送呈、入選“科普中國青年之星”的8部作品中,湖南籍作者的代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王星懿的《圖騰之殤》為其中一部)。盡管現有湖南本土創作者已初步形成老中青梯隊,展現出可喜的傳承態勢,但如何進一步壯大中生代力量,并促進專業作家與廣大業余愛好者之間更緊密的交流與協作,是當前需要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省內受訪作者們提出的建議頗具建設性,為未來發展指明了路徑:董曉軍呼吁加強青少年科普教育,朱俊英倡議建立線下沙龍與線上社區,施俊杰強調創作者交流的必要性。值得關注的是,雷虹持續推動的"科幻湘軍圖譜"構建,通過欄目記錄、作品推薦、跨代際對話等方式,正在編織湖南科幻的生態網絡。以上建議和做法正在努力彌合上述差距,為創作者搭建更廣闊的舞臺。
五、結語
當25歲的年輕老師莫崎逡帶領學生書寫量子糾纏,49歲的王平嘗試社會派科幻,31歲的“塔主”雷虹進一步構建通訊塔系科幻世界觀,65歲的退休教授董曉軍繼續太空敘事,19歲的大學生朱怡瑋探索中醫科幻,35歲的寫手羅秦理希望未來能光速到達其他星球——這些散落三湘的科幻星火,正在多元共生的創作生態中,勾勒出屬于湖南科幻的璀璨星河。
(全文完)
來源: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
筆者簡介:
雷虹,男,湖南懷化人,公務員、科幻作家。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懷化市鶴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全國稅務系統第二屆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
來源: 科普科幻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