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講到的中國龍,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騰龍,而是中國這片大地上曾經生活過的恐龍。中國龍的家族一共有兩個成員分別是三疊中國龍和中國中國龍,前者頭冠相對較小,后者頭冠更圓更大。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中國龍一直被成為中國雙嵴龍,是屬于雙嵴龍家族的,并沒有歸入到中國龍家族,因為它們兩個家族的成員都長有“V”字形的頭冠,體型外表也非常相似。
我們平常熟知的雙嵴龍是一種生活在北美洲侏羅紀早期的肉食性恐龍,在那個恐龍剛剛起步的時代,雙嵴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隨著深入的研究,1993年發現于祿豐的中國雙嵴龍跟北美洲的雙嵴龍并不是同一種恐龍,而是另一種中國獨有的——中國龍,雖然它們特征和體型都非常相似,但是在頭骨和嵴冠上還是有明顯的差別,因此中國雙嵴龍更名為中國中國龍,重新回到中國龍的家族中來。
三疊中國龍雖然名字中有三疊紀的“三疊”二字,但實際它確實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一種恐龍,據說是因為當時古生物學家對三疊中國龍出土的地層年代測算有誤,把侏羅紀時期的地層測算成了三疊紀,但恐龍名字已經命名,所以無法更改,因此還是保留了原本的名字。
三疊中國龍體長約5.5米,別看跟我們熟悉的永川龍、霸王龍相比微不足道,但在它生活的侏羅紀早期,已經是陸地肉食類動物中的巨無霸了。三疊中國龍有著非常鋒利的匕首裝牙齒,并且牙齒邊緣帶有鋸齒,方便切開獵物的皮膚。它們威猛的身軀、鋒利的牙齒加上堅韌的爪子,讓它們在當時的陸地上橫行霸道,成為頂級掠食者!
三疊中國龍最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它們頭上的頭冠,明顯的頭冠可能更加凸出它們的霸氣,但對于它們捕獵來說并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它們的頭冠又薄又脆,不能像山羊、野牛等用頭互相沖撞,很容易把頭冠撞碎,因此古生物學家推測這個頭冠應該類似于一種裝飾性的結構,是用來吸引異性的一種工具。
三疊中國龍作為中國較早出現的肉食性恐龍,在中國恐龍家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這么說,三疊中國龍是中國目前發現所有肉食性恐龍的老大哥,我們小朋友也應該記住這個以我們中國命名的恐龍——三疊中國龍
雙脊龍頭冠較大呈半圓形,頭冠靠近頭頂中間部分。
三疊中國龍頭冠呈半橢圓形,頭冠靠近頭頂的前面部分。
來源: 重慶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