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吃到帶甜味的食物時,口腔味蕾上的“甜味感受器”會被激活,大腦隨后釋放出多巴胺,讓人產生甜蜜愉悅的感覺。對甜食的偏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如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飲品主打的就是一個“0糖0脂0卡”。這里的“0糖”實際上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劑替代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真糖,其產生的熱量微乎其微。人工甜味劑中我們熟知的有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2023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頓時引發了一場甜味劑的風波。回歸本源,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含有天然糖的植物,一起去探尋它們甜味的秘密。

01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甜菜(Beta vulgaris),甜味來源:蔗糖Sucrose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就是蔗糖。從人類初嘗甜味到提煉制糖再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糖,其間有著漫長的歷史,而蔗糖的地位也從進貢皇宮貴族的奢侈品變為如今平民百姓常用的調味品。生產蔗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的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植物,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也是全世界熱帶糖料生產國的主要經濟作物。甘蔗的莖稈汁液含蔗糖12~15%,是重要的制糖原料。甜菜也叫糖蘿卜,是藜(lí)科甜菜屬的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甜菜的肉質塊根和蘿卜一樣都是紡錘形,富含蔗糖,是溫帶地區最主要的制糖作物。

02

甜葉菊(Stevia rebaudiana),甜味來源:甜菊糖Stevioside,甜度:蔗糖的200~300倍

甜葉菊是菊科甜葉菊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甜菊,原生于南美洲巴拉圭及巴西等地。它的葉片為倒卵形,上半部分有鈍圓鋸齒,兩面密布短毛;花為白色筒狀,花冠5裂。甜葉菊的葉子嘗起來有甜味,南美洲土著人使用它作為甜味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中國自1976年成功引種甜葉菊以來,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甜葉菊生產與出口國。甜葉菊含有甜菊糖,這種物質具有甜度高熱值低的特點,因此作為天然甜味劑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行業,被譽為緊隨甘蔗和甜菜之后的“世界第三糖源”。

03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甜味來源:甘草甜味素Glycyrrhizine,甜度:蔗糖的200~500倍

甘草是豆科甘草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甜草、甜根子等俗名。它的根和形狀似根的地下莖是我們最為熟知的藥用部位,有1~3厘米粗,外皮褐色,內里淡黃色,有甜味。這種滋味綿長的甜味來源于甘草甜味素。甘草常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耐旱、耐寒、耐鹽堿,是優秀的治沙先鋒植物。環境如此嚴苛卻又甘之如飴,令人嘖嘖稱奇。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稱“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因為甘草是中藥中應用頻率最高的藥材之一,起緩和藥性與調和藥味的作用,所以又有“十方九草”的說法。若有它在,“苦口良藥”也沒那么難以下咽了。

04

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甜味來源:羅漢果甜苷Mogroside,甜度:蔗糖的300倍

羅漢果又名光果木鱉(biē),為葫蘆科羅漢果屬藤本植物,葉片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果實球形或長圓形,果皮薄,干后為淺棕色,易脆。羅漢果是藥食兩用植物,特產于廣西桂林,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植物,與金橘、白果(銀杏)并稱“食藥三寶”。羅漢果又有“神仙果”的美譽,果實性涼,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在解暑降火的涼茶配方中你總能找到它的身影。羅漢果嘗起來甜甜的,這主要源自它含有的羅漢果甜苷。由于羅漢果甜苷甜度高、熱量低,可被作為天然甜味劑代替蔗糖使用于各類食品飲料當中。

05

澤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subsp. serrata),甜味來源:二氫異香豆素Phyllodulcin,甜度:蔗糖的400~800倍

澤八仙花是繡球花科繡球屬的一種開花植物,葉片邊緣有鋸齒,原產于韓國和日本的山區,也稱粗齒繡球、山繡球花。與眾多美麗的繡球花一樣,澤八仙花的花色可以隨土壤酸堿度的變化而變化:堿性條件下為粉紅色,酸性條件下為藍色。除了供觀賞之外,它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用于泡茶。很新奇吧?這是因為澤八仙花的葉片含有一種名為二氫異香豆素的天然甜味劑,由此得來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天堂茶(Tea of Heaven)”。用澤八仙花葉子制成的茶在日本叫做“Amacha(甘茶)”,人們認為甘茶具有神奇的力量,會在每年4月8日佛誕節上用茶水灌洗佛像。制作甘茶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采摘新鮮葉片清洗后晾干水分,將葉子揉搓后用濕紗布蓋住避光發酵1天,最后取出曬干即可。注意澤八仙花的葉子本身是苦的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發酵后才能呈現出甜味。一次僅需兩片葉子便能泡出清冽甘甜的茶水,并且這種茶不含咖啡因,是備受歡迎的一種花草茶。

06

木姜葉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甜味來源:三葉苷Trilobatin、根皮苷Phlorizin,甜度:蔗糖的300倍

木姜葉柯又名多穗石柯、甜葉子樹,是殼斗科柯屬的一種常綠高大喬木。嫩葉味甜,長江以南各省份山區居民采其葉作為茶來飲用,通稱甜茶。重慶縉云山就有野生木姜葉柯分布,制成的茶在當地被稱為“縉云甜茶”。每次沖泡少許茶葉便能體驗到入口甘甜、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的感官享受,不失為名茶之外的一股清流。木姜葉柯兼有藥、茶、糖三種功能,是歷史悠久的藥食茶同源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等作用。據研究報道,木姜葉柯的主要甜味成分是三葉苷和根皮苷,屬于二氫查耳酮這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三葉苷帶有茶的風味和回甘,已經成為國際上新興的功能型甜味劑。

來源: 重慶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