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哪吒2:魔童鬧海》的熱播,影片中一群特別的小配角——土撥鼠,憑借其憨態可掬的形象迅速走紅網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群小萌物的世界,了解它們的真實面貌與獨特之處。
土撥鼠的銀幕形象
在《哪吒2》中,土撥鼠們身著補丁衣服,手持破碗,展現出憨態可掬、自帶喜感的形象。在與哪吒的互動中,這些土撥鼠成為了影片中的喜劇擔當,為觀眾帶來了無數歡笑。
土撥鼠的現實原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說的土撥鼠一般是旱獺和草原犬鼠的俗名。
旱獺屬是松鼠科下的一屬大型嚙齒類動物 ,它們體長超過40厘米,體重通常在3~7千克之間。 頭部短而寬,耳朵較小,上、下顎各有兩顆門齒突出,尾巴末端略扁。毛發長而濃密,多為黃褐色。
全球共有15種旱獺,我國分布有4種,其中喜馬拉雅旱獺分布最廣、數量最多,且常出現在熱門旅游景區,因此野外偶遇率較高。喜馬拉雅旱獺的顯著特征是頭上有一個黑色的三角形標記,我國攝影師永清的作品《生死對決》就曾獲得攝影界奧斯卡——年度最佳野生生物作品獎,照片中的主角便是喜馬拉雅旱獺。
雖然土撥鼠在網絡表情包中常常以鬼畜形象出現,但現實中的它們并非如此。當受到威脅時,土撥鼠會直立上身并尖叫,但這種叫聲與老鼠的叫聲相似,更多時候是表達興奮而非恐懼。
草原犬鼠,是嚙齒目松鼠科草原犬鼠屬動物。和旱獺相比,它們的外形要相對秀氣很多,草原犬鼠體毛呈黃色,耳朵較深色,腹部較淺色,尾端為黑色或白色;鼻子與耳朵都很小,胡須黑色,可達3厘米;腳上有5只腳趾,長有黑色、彎曲、厚實的利爪;尾巴占全身百分之20的長度。
草原犬鼠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它們常年生活在洞穴中,洞穴根據自然地形分成若干個區,同一集群中的成員共用一條特別建造的地道。草原犬鼠喜歡群居,不冬眠, 警惕性很高,還像小狗一樣,嗅覺靈敏,善于跑跳,喜歡用親吻的方式互相接觸。
土撥鼠的生態角色
在生態系統中,土撥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草原上的主要食草物種,它們是狼、藏狐、雪豹等許多食肉動物食物鏈上不可缺失的來源之一。土撥鼠的挖掘能力強,雖然能促進土壤通風和種子傳播,但數量過多會對草原造成毀滅性影響,如大量啃食牧草、挖洞造成安全隱患,并可能加速水土流失導致草原荒漠化。不斷吞噬牧草的根莖,可能導致草原荒漠化,嚴重危害牧場生態。
土撥鼠的潛在風險
盡管土撥鼠看起來憨態可掬,但游客在接觸時仍需保持距離。土撥鼠是鼠疫病菌的主要保菌動物,對人畜的健康構成威脅。尤其是喜馬拉雅旱獺,作為鼠疫桿菌的主要自然宿主之一,其傳染性極強,致死率高。
為了控制旱獺數量,我國采取了多種科學方法,如青海湖地區每平方公里布設兩個人工鷹巢招引天敵來滅旱獺,內蒙古等地則采用AI識別技術精準投放藥劑來抑制旱獺繁殖。對于游客,大家在遇到旱獺應遵守以下防控建議:首先,禁止捕捉、展示或喂食旱獺,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離觀察;其次,如果帶狗狗去旱獺多的草原,最好給狗狗戴上嘴套;最后,在草原露營或活動時,要遠離旱獺洞穴,因為鼠疫桿菌可以在干燥洞穴里存活長達11個月。因此,在欣賞土撥鼠的可愛之余,也要小心野生動物可能攜帶的病毒。
電影《哪吒2》中的土撥鼠以其憨態可掬的形象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也讓我們有機會深入了解這種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它們不僅是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還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具有出色的適應力和生存智慧,并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出了貢獻。在欣賞它們可愛的同時,我們也應保持警惕,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與這些可愛生靈和諧共處。下次外出旅行時,如果你偶遇了這些蠢萌的土撥鼠,記得保持距離、遠遠欣賞它們的萌態就好。
來源: 重慶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