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樣體肥大:用藥還是手術?家長必看
在門診,因孩子睡覺打鼾、張口呼吸來就診的家長非常多。當提到“腺樣體肥大”時,家長們的反應往往兩極分化:一聽能用藥,如釋重負;一聽要手術,眉頭緊鎖。不少家長會問:“腺樣體不是會自己萎縮嗎?能不能先觀察或用藥?”關于這個問題,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門診部徐留見主任從三個方面來回答,為大家理清思路。
01
腺樣體幾歲開始萎縮?
腺樣體通常在7-10歲進入萎縮階段,但具體時間存在個體差異 :
2-6歲:腺樣體逐漸增大,是兒童免疫防御的一部分;
6-7歲:達到體積高峰;
7歲后:開始緩慢萎縮,多數孩子在10歲左右明顯縮小;
青春期(12-15歲):基本退化完畢。
上述這個規律是針對正常兒童的。而需要手術干預的孩子往往合并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反復呼吸道感染,他們的腺樣體可能長期處于炎癥刺激狀態,萎縮時間會明顯延后。
02
影響萎縮時間的因素
以下情況可能延遲或阻礙腺樣體萎縮:
炎癥因素: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鼻竇炎等炎癥刺激,可能導致腺樣體增生無法正常萎縮。
環境與體質:空氣污染、遺傳因素等,可能延緩萎縮進程。
異常增生:極少數成年患者腺樣體未完全萎縮,甚至持續增大。成年后還有明顯的腺樣體肥大的情況。
03
既然會萎縮,能不能用藥等它自己好?
其實但凡用藥能控制的,我們都會建議優先用藥。鼻噴激素、抗過敏治療、鼻腔沖洗等方法對輕中度患兒效果不錯。但是如果檢查結果判斷是重度鼾癥,那么就符合做手術的指征。手術指征的意義就是做手術的益處大于風險,達到這個要求就可以考慮做手術。
雖然大多數腺樣體肥大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萎縮,但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已經出現不可挽回的腺樣體面容(如牙齒前突、上頜骨發育異常)和生長發育遲緩等問題。等到家長終于下定決心手術時,這些已經形成的改變往往很難完全恢復。腺樣體肥大手術的適宜年齡多為3 - 8歲。
下面兩個案例是國外的文獻經常引用關于腺樣體肥大的圖片,這兩個孩子長大后的顏值和小時候比,至少下降了10分,太可惜了。
最后,徐留見主任提醒大家:"腺樣體確實會萎縮,但孩子的生長發育等不起。" 當出現明顯睡眠呼吸暫停、反復中耳炎或腺樣體面容初期表現時,及時手術不僅能改善通氣,更能為孩子的面部正常發育創造有利條件。我們的家長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治療方案需要個性化制定。今天的正確選擇,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如果您對孩子的癥狀有任何疑問,建議盡早就診評估,讓我們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來源: 耳鼻喉健康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