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

今年4月

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

2025年4月(4月1日零時至4月30日24時),廣東報告1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市香洲區報告的一起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3例,死亡1例。

圖片

圖片來源: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野生菌雖美味

但吃菌這件事還真不能開玩笑

近八成的吃菌中毒事件

都是因為誤采誤食

在華南地區

常見的毒蘑菇有這些

收藏“避雷”

↓↓↓

“越鮮艷越有毒”?野蘑菇民間“驗毒偏方”不可信

我國蘑菇種類繁多,已知有毒蘑菇達500多種,其中含劇毒的有40余種。部分人認為可憑形狀、氣味、顏色等特征自行識別毒蘑菇,而實際上,即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需借助專業設備才能準確鑒別。

比如,顏色鮮艷的蘑菇不一定有毒,像紅菇科的蘑菇就沒有毒;

顏色暗淡、純白的不一定無毒,像灰花紋鵝膏菌的顏色是灰白或深灰色,卻屬于劇毒類蘑菇。

還有人說,把野生蘑菇與大米、大蒜或銀器一起煮,如果大米、大蒜、銀器沒有變黑,則表示野生蘑菇沒有毒。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這三樣東西跟毒蘑菇一起煮,顏色不一定會變黑。

還有人認為,生蟲或長蛆的野生蘑菇沒有毒,這種鑒別法也不靠譜。因為昆蟲類動物對毒素的吸收機制與人體存在顯著差異,就像劇毒的鵝膏菌,它成熟后特別容易腐爛,腐爛后很容易生蟲。

所以,避免中毒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自己采食野生菌菇,也不要在路邊攤上購買。沒吃過、不認識的野生菌菇,千萬不要吃。生活區綠化帶生長的野生蘑菇也并不安全,千萬不要相信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或網傳鑒別方法。

懷疑蘑菇中毒了怎么辦?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現腹痛、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等癥狀,應該考慮是不是中毒了。

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盡早催吐。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隨后把手指伸進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根部催吐,可反復多次。盡量讓胃里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立即就醫

中毒后務必要立即到醫院接受搶救和治療。家屬要盡量留取所食蘑菇樣品,以備鑒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如果中毒者已經昏迷,在意識不清的時候不要人為催吐,以防嘔吐物堵塞氣道,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再次提醒大家

不涼拌食用野生菌

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菌

不吃剩余隔頓野生菌

吃野生菌要炒熟煮透

吃菌需選擇有經營資質的餐館

希望大家能吃得開心

更能吃得安全

綜合來源:新華網、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廣州日報、南寧日報、云南新聞網等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