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肩痛:每3個肩痛患者就有2個不是肩周炎“醫生,我這肩膀疼得抬不起來,肯定是肩周炎!”在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門診中,60%的患者會這樣自我診斷。

但根據《中國肩痛診療白皮書(2023)》

數據顯示:

肩袖損傷占比58%(中老年人群更高達72%)。

肩周炎僅占17%。

其他疾病25%(包括頸椎病、關節炎等)。

這兩個最易混淆的疾病,治療方案卻完全相反。盲目治療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

1張表格分清兩大疾病

3個信號提示可能是肩袖損傷

“疼痛弧”現象:手臂側舉60-120度時出現劇烈疼痛(像被電擊),低于或高于這個范圍反而緩解。

無力警報:

拿水杯發抖

擰毛巾吃力

女性無法扣背后內衣

睡眠殺手:側臥壓到患側時痛醒,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就醫檢查全攻略

三步診斷法

1、體格檢查:空杯試驗(模擬端咖啡動作出現無力)、墜落試驗(手臂無法維持外展)

2、影像檢查:超聲檢查(首選,準確率85%)、磁共振(診斷金標準,準確率95%)

3、鑒別診斷:需排除頸椎病、膽囊炎等疾病

必須就醫的警報:

1、疼痛持續>2周

2、影響日常生活(穿衣/洗澡困難)

3、出現肌肉萎縮(肩膀變薄)

階梯治療方案(附康復科最新指南)

1、保守治療(適用于部分撕裂)

藥物治療:外用雙氯芬酸鈉凝膠+口服塞來昔布

物理治療:沖擊波治療(每周1次,2-4次見效)、超聲波藥物導入(消除深層炎癥)

2、康復訓練:

急性期:鐘擺運動(彎腰前后擺動)

恢復期:彈力帶抗阻訓練(外旋/后伸)

手術治療(全層撕裂>1cm)

微創技術:關節鏡下縫合術(2-3個5mm切口)

3、術后康復:

0-6周:支具保護+被動活動

6-12周: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3-6月:重返運動

預防指南:給肩膀穿上"防護衣"

1、日常防護

避免單肩背包(建議雙肩包分擔重量)

枕頭高度=拳頭豎立高度(保持頸椎中立位)

家務巧用力(用長柄工具減少抬手)

2、強化訓練

招財貓訓練:手持礦泉水瓶緩慢外旋(每組10次,每天3組)

壁虎爬墻:面對墻壁手指交替上移(每次保持10秒)

毛巾操:背后雙手握毛巾上下拉伸

3、高危人群特別防護

健身愛好者:臥推時保持肩胛骨收緊

羽毛球愛好者:扣殺后做反向牽拉

辦公室人群:每45分鐘做擴胸運動

重要提醒

絕對禁忌:

急性期熱敷(會加重腫脹)

盲目甩臂鍛煉(可能撕裂加重)

隨意推拿按摩(需專業評估)

就醫信號

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診:

1、突發劇烈疼痛伴響聲。

2、手臂完全無法抬起。

3、出現夜間持續性劇痛。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龍映山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永州市零陵區中醫醫院 龍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