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卡皮巴拉!”商場里,鋼化玻璃結構包裹著的小店,小朋友圍著一只趴在地墊上的水豚(capybara音譯“卡皮巴拉”)品頭論足。近來,外來野生動物陸續進駐大型商場的所謂“萌寵館”,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
▲一家位于商場內的“高端萌寵店” 央視新聞截圖
有人覺得這里是都市人的心靈治愈所,也有人為這些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到擔憂。商場里集中飼養動物是否會存在隱患呢?這些“萌寵館”能否達到防疫標準?如何安全地互動呢?
水豚的新家沒有水
央視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原本生活在野外的動物,現在被困在商場封閉的環境中,供消費者逗弄、投喂,生存環境堪憂,而且,因為它們不屬于我國的受保護野生動物,其背后隱憂值得關注。
北京晚報記者走訪的一家“萌寵館”在商場親子區域,這只水豚在商場里的新家沒有水,飼養環境顯然達不到標準。據了解,水豚原產于南美洲,屬于半水生哺乳動物,擅長游泳,通常以家族集群的形式生活。水豚的飼養環境,不但需要寬敞的室內外活動場地,還需要充足的水源,設置水池,最好還要群體飼養。
在北京其他的“萌寵館”,還有來自南美的羊駝、非洲的狐獴、北美的浣熊。它們對飼養環境都有一定要求,完全室內、缺乏通風、沒有陽光的“萌寵館”很難達標。
▲卡皮巴拉和眾多外來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在相對密閉的室內空間 央視新聞截圖
在另一家商場的“萌寵館”,一只高大的、尾巴染色的白色羊駝孤零零地站在大約四平方米大小的護欄內。周圍的小朋友從它身邊經過,有時候會看看它,有時候伸手想摸摸它。羊駝會下意識地躲避,站累了,就跪倒在地。
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很多網友控訴“萌寵館”內的動物健康和精神狀態不佳。
一家“萌寵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商場熄燈后,動物就封閉在店內,“跑不了”。實際上在2019年,南京就發生過室內動物園飼養的樹懶逃脫的事件。這只樹懶從室內動物園逃脫后,就消失在了商場的通風管道里。
死了沒辦法,就找個地方埋
有需求就有供應,在社交媒體上,有供貨商直接打出廣告。“你還在為‘萌寵館’找不到源頭廠家發愁嗎?我們是山東大型養殖基地……”從廣告視頻可以看出,有些基地規模非常大,不但有水豚,還有羊駝等等。有商販表示,一只水豚目前的報價是5萬到7萬元,具體跟公母、大小都有關。
北京晚報記者以購買者的身份咨詢一家山東養殖場的供貨商,他告訴記者,全國80%的“萌寵館”都由他供貨。
“對飼養環境有什么要求嗎?”“沒什么要求,養在室內也沒什么事。”
北京晚報記者又問有沒有防疫風險,他回答:“有檢疫手續,都是做好的。小崽子出生的時候做,做完之后就不用再做了。”但資料顯示,很多動物疫苗需要定期注射,并不是一次注射終生有效。
如果擔心小朋友被動物咬傷、抓傷,他建議購買保險,有相關險種可以幫“萌寵館”經營者降低賠付風險。
雖然對動物飼養環境完全沒有要求,但他也說動物會不可避免地死亡。動物尸體的處理,他很不在意,“死了沒辦法,就找個地方埋。你不報備就行,死了拉出去丟了。”
“萌寵館”能否達到防疫標準?
開在商場、寫字樓里的“萌寵館”究竟能否達到防疫標準?北京市朝陽區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豚鼠一類不在檢疫范疇之內,沒有開過檢疫證明;羊駝是可以出檢疫證明的。
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商場的招商經理彭先生介紹,商場對這類商戶沒有限制,經營者到相關部門報備后和商場簽訂租賃合同即可開店。
北京市海淀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一位工作人員解釋,國外進口的動物歸出入境部門管理;如果是從外地調運的動物,不是所有外來野生動物都需要開具檢疫證明,且證明應由動物的來源地提供。“有些動物要求開具檢疫合格證明,比如羊駝。但是有些動物不需要,比如豚鼠、荷蘭豬,從養殖場源頭開出證明,才能進到店里。”
相關人士介紹,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棘球蚴病5種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而具體到卡皮巴拉,它們不涉及這5種強制免疫項目,也不涉及狂犬病強制免疫。
安全互動,五步筑牢防護屏障
面對萌寵互動的潛在風險,消費者需掌握科學的選擇與防護策略。
**第一步“看評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數據時代,消費前刷評價已成習慣,但面對萌寵項目的評價需格外警惕“水軍陷阱”。跳過清一色“太可愛了”“寶寶玩得超開心”的模板評論,重點看“差評”和“追評”:是否有提到“強制消費”“動物咬人”“孩子回家拉肚子”等關鍵詞;關注“非親子用戶”的評價:年輕人更可能直言不諱,比如“氣味熏人”“投喂量少得可憐”等細節往往揭示真實體驗。
**第二步“驗資質”:優先選擇在顯著位置公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且消毒記錄完整的場館。**合格的檢疫證明應標注動物品種、年齡、免疫情況等信息,消毒記錄需詳細到每日消殺時間與藥劑名稱。
**第三步“觀狀態”:健康的動物應具備活潑好動、被毛順滑、眼鼻無異常分泌物等特征。**若發現動物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存在外傷,需警惕其可能處于疾病潛伏期。有獸醫提醒,卡皮巴拉若出現頻繁撓抓身體的行為,可能是寄生蟲感染的征兆,此時應避免接觸。
**第四步“守距離”:與動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使用商家提供的長柄鑷子投喂,避免徒手接觸。**尤其注意提醒兒童,不要追逐、擁抱動物,防止因應激反應引發攻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非家養動物互動時,接觸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以減少暴露風險。
第五步“嚴清潔”:互動結束后,需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徹底清潔雙手,避免未清潔的手接觸眼、口、鼻。若不慎被動物抓傷,應立即用流動水沖洗傷口15分鐘,并前往醫療機構檢查。
萌寵互動的本質,是讓我們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感受自然的治愈,但這份治愈不該以健康為代價。下次再看到毛茸茸的小可愛時,記得先用理性筑牢安全防線,再用愛心享受互動時光。畢竟,只有安全的治愈,才是真正的治愈。
來源:央視新聞、北京晚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來源: 央視新聞、北京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