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來臨,雨水充沛,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毒蘑菇中毒事件也迎來高發期。2024年,湖南省內共發生181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521人發病,2人不幸離世。

毒蘑菇不能采、不能買、不能吃,千萬別做“菇”勇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徐寅提醒大家:毒蘑菇沒有“解藥”,掌握預防與急救知識,才是守護生命的關鍵!

毒蘑菇是什么?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指食用后會引發中毒反應的大型真菌子實體。我國目前已發現并報道的毒蘑菇約480種,而湖南毒蘑菇種類超100種,毒素成分復雜,中毒癥狀多樣,中毒潛伏期短至10分鐘,長至24小時,且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病急、死亡率高。

在湖南,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癥狀類型可分為5種:

1.急性肝損害:一般在進食后6-12小時發病,明顯表現出四個階段:

①潛伏期;

②急性胃腸炎期;

③假愈期;

④內臟損害期。

死亡率較高,其中,80%以上的中毒死亡是由鵝膏菌屬中的種類所引起,如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淡紅鵝膏等。

2.急性腎衰竭:通常在進食后8-12小時發病,1-4天內出現肝腎損害,肝轉氨酶升高約為正常上限的15倍,腎功能損害表現為急性腎小管間質腎病。約25%的患者需進行血液透析,恢復需要3周左右。

3.胃腸炎:最常見的中毒類型,一般在食用后15分鐘至2小時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嚴重時可能出現肌肉痙攣、循環障礙或者電解質流失,不過胃腸炎癥狀一般8-12小時后自發消退。

4.神經精神紊亂:食用后10-30分鐘迅速出現癥狀,含毒蕈堿的蘑菇會導致多涎、流淚、出汗、腹痛、腹瀉等,還伴有心搏過緩、瞳孔縮小,甚至出現幻覺。

5.橫紋肌溶解:食用后10-60分鐘內癥狀顯現。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乏力,24小時后全身乏力加劇,肌肉劇痛、腰背痛,出現血尿或醬油色尿液,嚴重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如何預防毒蘑菇中毒?

不采不食,不買不賣:不隨意采摘山野間的野生蘑菇,不購買路邊攤販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對不認識的品種也切勿輕易嘗試。從源頭上杜絕風險,是預防中毒的根本。

不輕信民間辨別方法:顏色鮮艷才有毒?生長環境臟才安全?銀器驗毒靠譜?這些說法統統錯誤。如我國的劇毒蘑菇鵝膏毒肽煮沸2小時,曬干后,毒性反而提升3-5倍。

專家提醒,目前沒有簡單有效的毒蘑菇鑒別方法,切勿偏聽偏信。

誤食毒蘑菇如何自救?

1.立即呼叫救護車:一旦出現疑似中毒癥狀,應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聯系專業醫療人員,說明“野生蘑菇中毒”及食用時間,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治。

2.及時科學催吐:在等待救護車期間,用布包裹手指刺激咽部催吐,減少毒素吸收。但孕婦或昏迷者禁止催吐,以免窒息。

3.保存毒菇樣本:保留剩余蘑菇或拍攝毒蘑菇清晰照片,為醫生判斷毒素類型、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關鍵依據。

4.同行人員檢查:所有一同食用蘑菇者,無論是否出現癥狀,都需立即前往醫院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

野生蘑菇的大小、形狀、顏色、花紋千變萬化。以下是幾種湖南省常見的致命毒蘑菇,含有劇毒,不可食用,供大家參考: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假淡紅鵝膏、條蓋盔孢傘、肉褐鱗環柄菇、蘇梅島裸蓋菇、.冠狀環柄菇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穩妥的做法是“不采、不買、不食”。目前尚無絕對安全的鑒別方法,每一次對野生蘑菇的獵奇嘗試,都可能暗藏致命風險。讓我們從每一餐的謹慎選擇開始,用科學態度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遠離毒蘑菇的潛在威脅。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羅黎 凌子靜

指導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脾胃病科 徐寅 主任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羅黎 凌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