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放療二科胡英教授團隊成功為一位同時罹患雙乳癌的患者實施個體化精準放療方案,充分結合3D打印組織補償膜、深吸氣屏氣(DIBH)與容積旋轉調強放療(VMAT)三種技術,在保障療效的同時,又有效保護了心肺功能,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療體驗與生活質量。

迎接胸壁與心肺的挑戰

患者肖女士,現年62歲,家住衡陽市衡山縣。今年3月,她因“同時性雙乳癌”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了“雙側乳腺改良根治術+腹壁游離皮瓣重建術”。

術后病理及綜合評估提示雙側乳腺均存在復發高風險,需進行術后輔助放療。但由于乳房重建后胸壁曲度變化大,傳統放療在體表劑量控制上存在一定難度,同時心臟、肺等重要臟器毗鄰胸壁,也增加了治療過程中的心肺毒性風險。

針對這一復雜情況,胸部放療二科主任胡英帶領科室團隊制定了多項技術融合的精準放療方案,力求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副作用。

1、3D打印補償膜:調控體表劑量

首先,團隊通過3D打印組織補償膜,為肖女士量身定制了高度貼合其胸壁的體表劑量調控裝置。

該補償膜采用仿生材料,根據患者術后體表三維數據建模打印而成,具備優異的適形性和劑量均勻性,可有效填補胸壁與補償膜之間的空氣間隙,確保淺表區域劑量精準覆蓋,提升治療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3D打印組織補償膜:與患者體表高度貼合,具備均勻性、適形性、生物等效性和可重復性,能夠有效提高放療劑量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2、DIBH技術:“生理性”保護心臟

其次,為進一步降低心臟受照劑量,團隊采用了深吸氣屏氣(DIBH)技術。通過訓練,患者在深吸氣狀態下屏住呼吸,此時肺部擴張,心臟因生理解剖關系自然下移,遠離放射區域,從而實現對心臟的“生理性保護”。

這一主動屏氣配合放療,不僅顯著降低了心臟輻射劑量,也減少了后期發生放射性心肌病、冠狀動脈病變等并發癥的風險。

(DIBH技術: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后憋住,使胸廓和肺處于擴張狀態,心臟移向后下方,心臟和肺組織主動“避開”高劑量輻射區照射。)

3、VMAT技術:精準高效放療

在放療技術選擇方面,團隊采用了兼具精準性與經濟性的VMAT技術。VMAT通過治療設備360度旋轉,動態調節射線強度與照射角度,如“精準雕刻”般將劑量集中于腫瘤區域,同時最大限度規避正常組織,并大幅縮短了單次治療時間。

放療新臺階:踐行“三化三保”

胡英主任表示,精準放療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體現。此次融合3D打印、DIBH與VMAT的個體化放療,是湖南省腫瘤醫院積極踐行“三化三保”理念的具體體現——即治療個體化、流程標準化、技術規范化,保障療效、保護器官、保證舒適。

近年來,湖南省腫瘤醫院持續推進放射治療領域的技術革新與模式優化,特別是在乳腺癌精準治療方面,已形成以“高精度設備+高水平團隊+高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治療體系。

此次為肖女士量身打造的個體化放療方案,不僅為類似復雜病情的患者提供了可行路徑,也標志著該院在乳腺癌放療個體化治療領域邁上了新臺階。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腫瘤醫院 彭璐 陳燕欣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腫瘤醫院 彭璐 陳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