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一種令人緊張的癥狀,許多人出現胸痛時,會立刻聯想到心臟病。盡管心梗是胸痛的一個嚴重潛在原因,但實際上其他許多非致命原因也可能造成胸部不適。因此,了解如何區分心梗與其他類型胸痛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在危機時刻做出明智決策,獲得及時的醫療救助。
識別心梗的警示信號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心肌缺血壞死。此時,心肌因缺氧而逐漸壞死,時間拖得越久,心臟損傷越嚴重。心梗主要有以下典型癥狀。
1.胸骨后劇烈疼痛。這種痛感通常被描述為壓榨、緊縮或重壓感,位置在胸骨后方。疼痛通常持續時間較長,超過15分鐘,而非短暫的刺痛。
2.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身體其他部位,常見的包括左肩、左臂、頸部、下頜,甚至是上腹部。這種放射性特征是識別心梗的重要標志。
3.其他身體反應。心梗還常伴隨著大量出汗、惡心、嘔吐、呼吸急促,以及不明原因的疲倦或虛弱感。某些情況下,可能出現心悸或暈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在發作時,癥狀可能不典型,比如僅表現為輕微不適或短暫氣促。
這些疾病也會發出胸痛信號
若胸痛不符合心梗特征,也有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1.肺栓塞。由血塊阻塞肺動脈引起,通常伴隨呼吸急促、咳血等癥狀。對于長期臥床或久坐的個體,例如術后患者、重癥病人及長途旅行者,應特別警惕肺栓塞的風險,因為其活動減少可能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2.主動脈夾層。發生在主動脈內膜撕裂時,通常導致劇烈的撕裂樣疼痛,常見于胸部、背部及腹部,有致命危險,患者應及時就醫。長期不規律控制的高血壓是發病的高危因素。
3.心包炎。心包腔的炎癥,在吸氣或咳嗽時疼痛加重,需及時處理。
4.心肌缺血。由于心臟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通常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加劇,伴隨惡心、出汗等。
5.食管痙攣。引起的痛感可能被誤認為心臟問題,伴有吞咽困難。
6.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至食管導致的燒灼感和輕微疼痛,活動后易緩解。
7.胸壁疼痛。由肌肉、肋骨或軟組織損傷引起,通常在特定動作時加劇,風險較低。
8.焦慮與壓力。心理情緒因素引起的胸痛,常伴隨心悸、出汗,雖不具威脅性,但也不容忽視。
重視胸痛,延誤治療有風險
胸痛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警告信號,尤其是心臟疾病,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此外,胸痛還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及時識別能夠避免更嚴重的問題。關注胸痛并及時就醫,有助于保護健康,避免潛在的嚴重后果。
不論何種原因導致的胸痛,明確何時需要尋求緊急醫療幫助至關重要。以下狀況提示應立即就醫。
1.持續性或逐漸加重的疼痛。特別是持續時間超過10至15分鐘的疼痛,無論其性質如何,都應被視作需要緊急評估的信號。
2.伴隨癥狀出現。如前所述的出汗、惡心、呼吸急促、心悸或暈厥,特別是在活動過后或無明顯誘因下出現。
3.高風險群體。包括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的個體,這些人群應對胸痛保持高度警惕。總之,如果感到不確定或對癥狀有疑慮,聯系急救服務是最穩妥的選擇。
突發胸痛如何自救
1.保持冷靜與絕對靜止。坐下或臥倒,避免任何體力活動,以減少心臟負擔。保持冷靜可防止癥狀加重。
2.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聯系專業醫療服務,提供詳盡的癥狀描述和既往健康信息。
3.服用急救藥物。如醫師曾開具硝酸甘油等藥物,按指引使用,可能幫助緩解癥狀。然而,切不可擅自嘗試未經醫生指導的藥物。
4.確保獲得充足氧氣。如果條件允許,開始氧氣吸入。這對緩解心肌缺氧癥狀頗有幫助。
5.注意保暖。在寒冷環境中保持身體溫暖,因為低溫可能加重心臟負擔。
要注意的是,這些措施不可替代專業醫療服務,只為在醫生抵達之前為患者提供支持與安全。
胸痛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報,無論是心梗、肺栓塞,還是其他潛在疾病,及時識別和正確應對都至關重要。保持冷靜,并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求助,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陳升鑫
來源: 陳升鑫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