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上班還是上學,忙碌了一上午,就等著中午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吃了飯后,只想一頭扎進床里。然而大部分上班族和學生都沒有這個條件,只能趴在辦公桌或課桌上打個盹。這個看似方便的午睡姿勢,實則像一顆“健康定時炸彈”。醫學研究顯示,長期趴著午睡的人群中,超過70%會出現頸肩疼痛、視力下降等問題。這些看似短暫的休息,正在悄悄損害我們的身體。
趴著午睡,身體到處都在遭罪
(一)頸椎變形:脖子被迫“低頭承重”
趴著午睡時,頸椎處于過度前屈的狀態,相當于給脖子掛上了3-5公斤的重物。正常情況下,頸椎有自然的生理曲度,能分散頭部重量。但趴著睡時,為了支撐頭部,頸部肌肉需要持續緊張,就像拉緊的橡皮筋。長期如此,頸椎間盤壓力會增加30%以上,容易引發頸椎曲度變直、骨質增生等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專家指出,青少年的頸椎還在發育階段,趴著午睡更容易導致頸椎變形,影響體態和脊柱健康。
圖源:Pixabay
(二)呼吸受阻:肺部“缺氧工作”
趴著睡覺時,胸部受到桌面擠壓,肺部擴張空間受限。醫學實驗表明,這種姿勢會使呼吸效率降低20%-30%,導致大腦和身體器官供氧不足。尤其是趴著睡時習慣把頭偏向一側,還會壓迫單側鼻腔,進一步加重呼吸不暢。睡醒后常感到頭暈、胸悶,就是身體缺氧的表現。對于本身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趴著午睡更會增加呼吸負擔,甚至誘發哮喘等癥狀。
(三)血液循環不暢:手臂“麻木報警”
趴著午睡時,手臂充當枕頭的角色,承受著上半身的重量。這會壓迫手臂的尺神經和橈神經,阻礙血液流通。神經長時間受壓,會出現麻木、刺痛的感覺。如果經常這樣,可能導致尺神經損傷,引發“爪形手”等永久性傷害。同時,趴著睡還會壓迫腿部血管,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睡醒后容易出現腿麻、站立不穩的情況。
(四)眼球受壓:視力“悄悄滑坡”
趴著午睡時,臉部緊貼桌面,眼球會受到擠壓。眼科醫生發現,趴著睡10分鐘,眼壓就會升高20-30mmHg。長期眼壓過高,不僅會導致眼睛干澀、脹痛,還可能損傷視神經,增加青光眼的發病風險。對于近視人群,趴著午睡會使眼球變形,加重近視度數。研究顯示,每天趴著午睡超過30分鐘的人,近視加深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1.5倍。
(五)胃腸不適:消化“亂了節奏”
趴著睡時,胃部受到擠壓,蠕動功能減弱,食物排空時間延長。這會導致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問題。尤其是剛吃完午飯就趴著睡,還可能引起食物反流,灼傷食管。長期如此,容易誘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此外,趴著睡時腹部暴露在外,還可能因受涼引發腹痛、腹瀉。
(六)大腦缺氧:越睡越“累”
上述種種問題,最終都會導致大腦缺氧。趴著睡時,呼吸不暢、血液循環受阻,大腦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睡醒后不僅沒有恢復精力,反而感覺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在缺氧狀態下睡眠,還會影響大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大腦衰老。
正確午睡姿勢
那既然不推薦趴著午睡,我們應該怎么睡呢?
想要實現健康午睡,姿勢、時長與環境條件缺一不可。
最佳的午睡姿勢是躺著,讓身體處于自然舒展狀態,這樣能最大程度減輕頸椎、脊柱的壓力,保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若條件受限無法平躺,也可借助躺椅或U型枕輔助,躺椅能夠調節靠背角度,使人在半躺狀態下放松身體,U型枕則能為頸部提供支撐,避免頭部隨意傾斜導致的肌肉緊張。如果躺椅也沒有,條件受限只能趴著睡,可以墊一個小枕頭,讓身體蜷縮的沒有那么厲害,緩解脊椎的緊張。
圖源:Pixabay
午睡時長的把控同樣關鍵,建議將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這段時間剛好能讓身體得到放松,又能避免進入深度睡眠。一旦進入深度睡眠,再突然醒來反而會感到更加疲憊、困倦,而且短時間的淺睡眠更有助于快速恢復精力。在午睡環境的營造上,根據不同場景需采取相應措施:在辦公室或者教室里,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折疊躺椅,午休時展開就能創造相對舒適的睡眠空間;在家里,盡量選擇在床上午睡,柔軟的床墊和合適的枕頭能為身體提供全面支撐,減少因不良姿勢對身體造成的潛在傷害。
午睡本是為了恢復精力,但錯誤的姿勢卻可能適得其反。從今天開始,重視午睡健康,別讓短暫的休息變成長期的健康負擔,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能獲得最佳的休息體驗。
參考資料:
[1]張露.怎樣午睡才合適?上班族的看過來[J].人人健康,2022,(07):45.
[2]孟曦.科學午睡“睡”出健康[J].中國金融家,2021,(05):120-121.DOI:10.19294/j.cnki.cn11-4799/f.2021.05.049.
[3]陽葉萍.上班族如何健康午睡[J].新長征(黨建版),2015,(08):63.
供稿單位:重慶陸海傳媒有限公司電腦報出版分公司
記 者:盧婷婷
編 輯:葉家余
主 編:陳 鑫
審核專家:余師亮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