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北京延慶、門頭溝兩區發布雷電藍色預警。

5月26日13時30分許,北京市延慶區發布雷電藍色預警:預計,當前至26日20時,延慶區有分散性雷陣雨天氣,并可能伴有短時大風和小冰雹,請注意防范。

15時30分,門頭溝區發布雷電藍色預警:預計,當前至26日20時,門頭溝區雁翅鎮、清水鎮、齋堂鎮可能發生雷電活動,有分散性雷陣雨天氣,并可能伴有短時大風和小冰雹,請注意防范。

為啥最近極端天氣這么多?

冷渦系統是影響北京地區天氣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渦配合大氣中的水汽輸送,在不穩定大氣層結條件下,容易形成逆時針旋轉的螺旋雨帶。雨帶內強烈發展的對流風暴會給北京地區帶來短時強降水、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娜表示,5月、6月是北京冰雹的高發期。這時處于季節交替階段,下墊面逐漸回暖,高空受冷空氣影響,很容易出現冰雹天氣。

在我國,強對流天氣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多發,這主要源于春季和夏季特定的氣候條件。北京的冰雹天氣,屬于強對流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將強對流形容為“百變而又暴力”的天氣類型。

“強對流天氣就是由空氣上下垂直運動產生的各種天氣集合體。積雨云是空氣強烈的垂直對流產生的,冷暖空氣不停上下翻滾,產生雷電、強降水、強陣風、冰雹等天氣現象。”張濤進一步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強對流天氣在春季和夏季多發,但并不意味著其他季節就不會發生。實際上,只要滿足相應的氣象條件,強對流天氣在任何季節都有可能發生。例如,在冬季,雖然冷空氣占據主導地位,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暖濕氣流突然增強或在地形抬升等因素的作用下,也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如“雷打雪”現象。

為何冰雹總在晚上來?

明明白天晴空萬里,傍晚至夜間就開始有雷雨、冰雹。為何冰雹、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總是“組團”來?為何冰雹總在晚上來?

據氣象部門介紹,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受熱后空氣上升,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如果高空存在冷空氣層,這種“上冷下熱”的劇烈對流就會為冰雹的形成創造條件。白天較高的氣溫為冰雹提供了熱力驅動的上升氣流,而高空冷空氣與濕熱氣流的碰撞就形成了冰雹。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到了夜間,隨著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增強,近地面空氣溫度逐漸降低,但是高空中的冷空氣層仍然存在,并且與近地面的濕熱空氣形成強烈的對流。這種對流活動使得云層內的水滴和小顆粒物被反復拋起和沖擊,不斷增長并最終形成冰雹。

極端天氣怎么防?

雷電、大風、冰雹三重預警信號齊發,如何做好預防工作?應急部門分別針對三種預警信號做出了提示。

冰雹預警期間,室外人員應及時到安全場所暫避,戶外行車應及時在安全處停車躲避,妥善收置室外物品,避免砸損。農業、養殖業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雷電預警期間,戶外人員應當遠離高地和樹木,停止高空、水上作業,切勿接觸外露的鐵鍬、天線、水管、鐵絲網、煤氣管道等金屬工具或物品。室內人員關好并遠離門窗,避免使用電話和其他帶有插頭的電器。注意雷電活動可能伴隨的短時大風、強降水和冰雹災害。

大風黃色預警期間,應停止戶外有組織的體育或集會活動,停止室外動火、露天燒烤等易引發火災的行為,中小學、幼兒園、相關培訓機構停止戶外活動。老、弱、病、幼減少戶外活動。市民群眾請注意出行安全,車輛、人員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廣告牌、臨時搭建物或大樹的下方停留。

來源:北京日報、新華社、中國氣象局

來源: 北京日報、新華社、中國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