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肝硬化患者前來詢問:醫生醫生,我有肝硬化,平時吃飯要注意些什么?有啥禁忌?我還能吃肉不?能吃啥肉?怎么吃合適?
這個問題問起來簡單,但是回答起來非常復雜。也可能會有人說,活了大半輩子,一日三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誰還不會吃飯呢?哎,且慢——吃飯啊,那也是有講究的,尤其對于肝硬化患者來說,更要講究。
肝硬化患者飲食原則為:軟、爛、富有營養,做到葷素營養搭配,合理膳食,才能有利于各種營養物質吸收。無論是早期肝硬化(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還是晚期肝硬化(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都要注意嚴格戒酒,不能喝酒!不能吃硬質食物;不能一次性吃太多/不吃肉蛋奶;不能太用力;不能吃得太咸等。肝硬化腹水患者,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大概就是一個啤酒瓶蓋的量。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是人體的“化工廠”,肝臟損傷會引起營養不良,患者在飲食方面也要多多注意,格外講究。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損,導致機體的蛋白質合成能力減弱,因此要補充一些富有蛋白質的肉類食物。首先對于肝硬化患者而言,一日三餐要規律,少食多餐,不能暴飲暴食;其次,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這樣不僅有利于恢復肝細胞功能,同時還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以及發展。
肝硬化屬于慢性彌漫性肝臟疾病。對于肝硬化是否可以吃肉,需要依據患者癥狀表現、既往病史等情況來綜合判斷。通常我們所說的肉類包括雞肉、豬肉、魚肉等,它們除了提供蛋白質以外,還提供豐富的鐵、鋅、銅等元素,可輔助改善貧血等問題。
肝硬化患者肉類攝入,以肉丸子、肉餡、肉末為佳,以去皮雞肉、瘦豬肉、瘦牛肉為宜,如冬瓜汆肉丸子湯、番茄牛肉水餃、豬肉小餛飩、豬肉白菜包子等,每次0.5~1兩左右(大約0.5~1個雞蛋大小),每日2~3次為宜。
若有血氨升高,或出現肝性腦病先兆患者,則需要暫停食用肉類,待血氨下降、癥狀消失,再逐漸由少到多,增加至目標量。
豬肉是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之一,富含蛋白質及脂肪,如果患者是肝硬化代償期,一般情況良好,并未出現明顯不適,且不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影響進食的嚴重情況,既往也沒有豬肉過敏史,通常可以吃豬肉,適量吃可補充體內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但要注意控制量,且應盡量避免吃肥肉,過量吃豬肉或吃肥肉,可導致脂肪攝入過多,不利于肝硬化患者控制病情,并且還可能導致胃腸道負擔加重,出現腹瀉、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
如果患者一般狀況較差,或存在感染性休克、出血等可能會影響進食情況,亦或既往有豬肉過敏史,肝硬化則不可以吃豬肉,以免出現皮疹、喉頭水腫等過敏反應。另外,若肝硬化患者并發肝性腦病,則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此時更不可以吃豬肉,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最后提醒肝病患者,可以吃肉,但不宜多吃,因為肉類一般都具有油膩性,過多的油膩會加重肝臟負擔。
作者:
史偉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 主管護師
孔令紅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 主管護師
審核:劉承利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出品:科普中國
本文圖片及封面圖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